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随着场景扩张速度的加快,无人配送车辆产业链正逐步从单一环节的优化转向整体效率的提升,多方协作和商业模式的革新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今年四月,我国知名快递企业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兴科技企业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末端配送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收货、转运、派送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展数字化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进入七月,另一家快递巨头申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则与菜鸟网络旗下的无人驾驶车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加速无人配送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双方将携手探索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新车型和配送模式,共同推动快递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不难看出,“技术+平台”的合作方式正成为行业发展主流范式,共同构建起“技术研发—场景验证—用户反馈”的闭环生态。其中,无人驾驶企业聚焦整车研发,凭借感知系统、决策算法及控制系统等核心能力,承担产品定义与技术迭代等关键角色;电商与物流平台则依托其完整的仓储—分拣—配送链路,进行算法优化、验证商业模型,为无人配送车提供应用土壤。

“分工降低行业试错成本,技术公司规避重资产运营风险,平台企业绕开底层研发周期,最终双方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研发效率倍增。”珠海黑崎资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除技术共享外,商业模式也在持续创新。传统模式中,无人物流车多由物流企业自营或厂商承揽,如今,越来越多厂商探索“硬件销售+服务月度订阅”等新模式,商业体系由“重”转“轻”。

例如,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向客户销售整车的同时,推出FSD(完全智能驾驶)月度订阅服务,费用低至1800元/月,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订阅时长,无需承担高昂的初期投资成本,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洪勇指出,此类由平台企业引领、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联合创新模式,正在逐步塑造一个灵活多变、形态各异的无人配送新兴生态系统。在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的推动下,无人配送车辆已成功实现了从技术闭环到商业闭环的初步转化。

展望未来,伴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成本控制的不断优化,低门槛且易于复制的智能配送服务有望实现广泛普及和大规模应用。洪勇如是表达。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