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李先生(化名)因饮用了一碗南瓜汤后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幸运的是,医生迅速采取了救治措施,李先生目前已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8月9日正午时分,李先生神色慌张地步入安医大第五附属医院的急诊科。他紧握着腹部,脸色痛苦不堪。“医生,我肚子剧痛,伴有腹泻,而且还频繁恶心呕吐。”医生在听完李先生的描述后,初步判断可能是肠胃炎。“那么,您早饭吃了什么?”医生询问道。李先生回答:“我喝了一碗瓠子汤,味道非常苦!”医生的眉头立刻紧锁,警觉性增强。急诊科迅速对李先生进行了详细检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李先生出现了严重的血液浓缩和肾功能损伤。随后,他被紧急收治入院。幸运的是,由于救治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李先生已于8月13日康复出院。

那么导致李先生中毒的“元凶”究竟是什么?正是那碗苦瓠子。瓠子与丝瓜、葫芦等同属葫芦科,在特定条件下(如生长环境不佳、杂交变异等)会产生剧毒物质——葫芦素。瓠子中葫芦素含量越高,口感就越苦。更严重的是,这种毒素无法通过漂洗或加盐去除,而且耐高温,日常的炖、煮、蒸等烹饪方式都无法将其破坏。

安医大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张为明介绍,吃苦瓠子中毒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摄入量和个人体质,症状通常在12小时内快速出现。轻度中毒者会感到口唇发麻,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中度中毒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跳加速;重度中毒者则会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脱水、肝肾衰竭,甚至昏迷。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医院主要采取大量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因此一旦中毒,务必及早就医,避免被误诊为普通肠胃炎。

很多人普遍认为“苦味能去火”,因此即使吃到带有苦味的瓜类,也往往不会多加思考。目前正值夏秋之交,瓠子等葫芦科瓜类纷纷上市。在这样的季节,我们该如何防范潜在的风险呢?张为明专家提醒我们,实际上,除了苦瓜之外,其他属于葫芦科的瓜类,如丝瓜、瓠瓜、黄瓜、冬瓜、甜瓜等,如果吃起来有明显的苦味,那么它们很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即便是微量的毒素,也可能导致中毒,尤其是对于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较弱的人群来说,风险更大。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奇而“尝一小口”。一旦发现瓜果有苦味,应立即将其丢弃,并采取漱口等措施清洁口腔,确保不再继续食用这些可能含有毒素的瓜果。这样既保护了我们的健康,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

2025-08-20 08:25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