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地黄,属于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新鲜或干燥的块根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地黄主要在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以及东北地区广泛分布,且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每年秋季是采挖地黄的最佳时期,采集后的地黄既可以鲜用,也可以切片干燥后使用。 熟地黄的制作过程较为讲究,它是将生地黄与黄酒拌和后进行蒸制,直至内外颜色变为黑色且油润,或者直接蒸至黑润。经过这样处理的熟地黄,切制成厚片后即可使用。而黄生地黄则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的功效。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生地黄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服用生地黄百日,面色如同桃花般娇艳,三年之后,身体轻盈,延缓衰老。”由此可见,地黄在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鲜地黄和生地黄的功能与主治:

鲜地黄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生地和熟地的功效和区别: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每年10—11月采集,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临床医生和消费者切记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生地性寒,功能为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制成的六味地黄丸,就是著名的补肾良药,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生地经过炮制成熟地,其药性由原本的寒性转变为微温,功效也随之转变,主要用作补血药材。在中医方剂中,熟地与当归、白芍、川芎共同组成了著名的“四物汤”,此方广泛用于治疗血虚症状。具体而言,熟地与白芍搭配,可以滋养肝脏;与柏子仁同用,有助于心神的安宁;与龙眼肉合用,则能健脾益胃;而与麻黄配伍,则能疏通血脉。然而,熟地性质滋腻,容易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影响消化,因此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溏泻的患者来说,不宜使用熟地。

一位知名老中医常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根据病情加减肉桂和五味子,成功治疗了糖尿病、尿崩等症状。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六味地黄丸对于食管癌的早期病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减少致癌物质引发的肺癌及胃鳞癌的风险。

2025-08-20 08:3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