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6月10日,正值“文明对话国际日”,在泰晤士河畔的怀特霍尔大厅,举办了上海伦敦对话的启动典礼及伦敦论坛。在此,与会的中外嘉宾就水岸改造、金融协作、科技创新以及文化交流等多个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娄永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校长,在讨论苏州河与黄浦江的整治和水岸改造方面发表了见解。他指出,滨水区域的升级改造应倡导自下而上的方式,并强调需要多方合作;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CEO兼校长克里斯多夫·林德纳则着重指出,参与度、协作精神以及社区治理的共参与对于这一过程至关重要。

有活动参与者发出感慨,从苏州河、塞纳河到泰晤士河,很多东西不一样。苏州河畔有着海派经典与现代交融、有着细致而贴心的服务、有着全球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安全氛围;而塞纳河畔崇尚创新、包容争议、沉淀价值的人文气息,同样让人着迷。但更多的时候,对话会是在追寻彼此间的“同”。大家期待,通过有效治理使河道变清。更重要的是,全球都市需要把握城市与河流关系悄然重构的新趋势——在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良好的滨水空间里,聚集起越来越多的科技园区、研发机构及文化创意区,科技、文化、经济、消费与美学在河畔融合发展,给城市增添更多亮色与动力。

多位嘉宾提到“论坛让大家有话说、有兴趣听”,金融发展、城市更新、滨水区开发、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贯穿两季,这是上海、巴黎、伦敦的共答题;而参与对话会的中外嘉宾,有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更多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实践者,这样的交流能产生更多的共鸣共情,迸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奔流”系列活动以轻快的姿态,生动地述说着城市的传奇。以携带105枚币章的上海造币博物馆为例,它在苏州河畔启程,抵达伦敦,于原英国皇家造币厂遗址处,向公众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海的都市风貌以及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交融。

再如,鉴于瓷器在法国民众中备受欢迎,去年在巴黎举办的首季活动中,上海著名画家陈家泠的“水岸丹青”展览巧妙地将瓷器与水墨画相融合。这些瓷器作品通过中欧班列远渡重洋,抵达巴黎。其中,有三件直径超过1米的瓷缸,两件以法国国花鸢尾花为图案,这不仅象征着中国对法国民众的深厚善意与诚挚友好,更展现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另一件则以石榴为图案,寓意着上海与巴黎这两座城市之间关系如同红红火火、硕果累累的景象。艺术、美食与历史的完美交融,使得这两座城市之间的相遇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