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古偶剧”一词揭示了其特点,即这类剧集主要依靠演员的外貌和知名度来吸引观众,因此在挑选演员时需同时考虑个别偶像的极高人气以及剧情中情侣档的讨论热度。这样的选角策略不仅有助于确保高收视率,还能激发观众进行简单的情感投入,进而带来更高的商业回报。

《折腰》这部作品的导演邓科曾在网络上广泛征集男主角魏劭的扮演者,经过一番精心挑选,刘宇宁凭借其高大的身材和由《长歌行》、《一念关山》等作品积累的极高人气,成功赢得了这一角色。该剧一经播出,关于刘宇宁扮演的魏劭的扮相和演技评价就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有一部分观众对刘宇宁的表现赞不绝口,认为他完美地契合了原著中魏劭的形象,被誉为“天命魏劭”,并对刘宇宁坚持使用原声配音表示了高度认可。然而,也有一部分观众对魏劭的妆容和表演提出了批评,认为其妆容过于精致,磨皮过度,反而产生了“反向修饰”的效果,使得角色显得同质化,表演也显得程式化,这暴露了刘宇宁非表演科班出身的不足。自该剧播出以来,相关热搜话题累计超过300个,其中“刘宇宁古装丑男”这一话题的阅读量更是高达9.8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在当今娱乐产业“流量=变现能力”的规则下,“喝倒彩”也意味着成功抓取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很可能比正面评价更具感染力、传播力。短视频平台对《折腰》中“刘宇宁磨皮”“刘宇宁配音有口音”等带有冲突性、攻击性关键词进行抓取推送,数据显示此类负面内容的转发量竟然是好评的2.3倍,平台算法进一步助推“受欢迎”内容,形成演员“黑里透红”的奇观。同时,对立评价之间的拉锯战常常比剧集播出时间跨度更大,客观上延长了影视剧话题的生命周期,带来更持久的流量裂变。

《折腰》抢在《藏海传》之前开播,未提前作好预热宣发,但首播的同时便在各短视频平台大量投放截取片段,比如小乔“美人落泪”、魏劭与小乔“初见对望”等桥段,画面甜蜜唯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以极短时间斩获数十万点赞、推荐,印证了古偶剧“高光镜头就是生产力”的推广模式依然十分奏效。

然而,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碎片化思维异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时弊。导演及其制作团队在流量的裹挟下,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投入到“10秒绝美特写”、“60秒出圈对白”以及“谐星客串、戏骨陪衬”等元素上,这无疑压缩了长剧在故事创作上的投入。结果,剧情注水、情节割裂、情感浮夸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本应是可以避免的,因为这些都是长剧集相较于网络短剧的优势所在。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古偶剧恐怕将彻底沦为“文化快餐”,失去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2025-06-23 11:1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