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据最新报道,武汉地区的一支大学生团队成功组建了一支专业的代写回忆录团队。他们通过专业的采访技巧,将受访者的语音内容精准转写成文字,并运用先进的AI工具进行扩写和润色,以提升文本的质量。与此同时,一家知名公司也推出了创新的AI回忆录撰写工具,该工具能够将人工采访所收集的素材经过AI技术的处理,最终转化为精美的书籍。这款工具主要服务于回忆录撰写行业的专业人士。此外,据行业专家许净透露,目前市场上还涌现出多款线上撰写回忆录的APP和小程序,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无论是针对一般用户、专业回忆录撰写者,抑或是那些曾尝试使用AI写作工具的作者来说,AI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回忆录的创作任务,这一疑问始终悬而未决。

先前,我尝试利用AI软件进行文案创作,初步浏览时感觉尚可,但深入审视后发现内容稍显单薄。一位网友在讨论AI代写回忆录的帖子中如此评价。

“AI最大的问题是不能透过表面上的宏大叙事给出核心价值,目前AI还做不到完全代替回忆录写作。”一位回忆录从业者在个人账号中分享道,她在两年时间里一共做完5本半回忆录,曾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

在这个问题上,许净有自己的看法:如果素材相同,AI生成回忆录的综合质量,能够达到真人作家撰写的八九成。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收集到到同样程度的、同样信息量的素材。

为此,在“AI采访”上,“小鹿光年”采取了和其他项目不完全相同的方式。

“在正式开启撰写回忆录前,我们还有一个‘人生高光’的环节,用户可以对着手机讲讲人生中最自豪的事情,随后AI会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大纲。”采访结束后,许净向记者演示使用“小鹿光年”撰写回忆录。

AI会生成平均10个章节,每个章节中还有3个小节。当老人点击第一个小节后,围绕主问题与系统展开对话。在交流过程中,系统基于老人的回答不断追问相关问题,直至系统判断取得的素材足以成文,此时老人可以选择结束对话,也可以继续和系统对话。如果结束对话,系统将对话内容生成一篇文章,文章长度因追问环节的深度而异。如此往复,老人就像在玩闯关游戏一样,通过了大约30关,就可以生成出一部回忆录,总共有5到10万字。

我们精心设计的方案是,确保每位老人在每个小节中都能畅谈至少30分钟。如果老人兴致高昂、话匣子打开,理论上仅需一天时间,他们就能完成一部属于自己的回忆录。然而,我们更倾向于建议以每周完成一章的节奏来推进,这样既能让老人有充足的时间去回忆和整理,又能保持良好的节奏感。总体而言,完成整部回忆录大约需要10周的时间。当然,具体的时间安排将完全根据老人的个人节奏和意愿来调整。

尽管如此,"小鹿光年"仍然难以捕捉到老人那瞬间的智慧闪现。

在真实的面对面采访过程中,老人们有时会自然而然地延伸至原本问题之外的话题。这些话题往往是老人内心深处认为至关重要的,而这样的情感和思想往往难以被单纯的软件系统准确捕捉。许净指出,真人撰写者在与老人进行“唠嗑”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这种陪伴不仅能给老人带来情感上的慰藉,还能让他们在采访环节中感受到情绪价值,这是目前任何软件技术都无法完全替代的人性化互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