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从15日起至19日,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将迎来一段无有效降水的天气。期间,这些地区的日最高气温将攀升至32摄氏度以上,特别是在16日、18日至19日,气温将超过35摄氏度,部分地区甚至可能达到37摄氏度以上。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和山西南部等地区,冬小麦面临较高的干热风风险。为应对这一情况,农业农村部与中国气象局已联合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受影响的区域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专家指出,“一喷三防”是应对干热风侵袭的高效策略之一。这种方法涉及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以及生长调节剂等多种药剂混合后均匀喷施,综合作用于小麦,不仅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能预防干热风的影响,同时减少小麦倒伏的风险。除了化学防治,还可以利用微喷灌技术来调节田间的湿度,从而优化作物的小气候环境,进一步减轻干热风带来的危害。在实施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大水漫灌,以防水分过多导致小麦后期倒伏,进而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

干热风亦称作“旱风”、“火风”或“热风”,其主要特点是空气干燥、温度较高,并伴有风力,主要在小麦的盛花期到灌浆阶段出现。

我国干热风的影响范围广泛,主要覆盖了黄淮海平原、汾河盆地、河西走廊以及新疆南部等多个小麦主产区。在干热风侵袭期间,小麦的蒸腾作用会被显著加剧,从而造成根系水分吸收与植株蒸腾之间的失衡。这种失衡状况不仅会阻碍小麦的灌浆过程,还可能导致颗粒不饱满甚至出现空粒现象,对小麦的最终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