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徽派传统民居以其精湛高超的营造技艺、丰富多样的建筑装饰以及深厚绵长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范。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今日的文化中国行活动中,我们一同走进安徽黄山,探寻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瑰宝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的古村落,始建于北宋时期,村内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宅,堪称徽派建筑的经典范例。本年度伊始,经过采用徽派传统民居建造技艺修复的“追慕堂”已对外开放,每日均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参观游览。

徽派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在营造中主要采用穿斗式的结构方式。发展到宋代时,穿斗式与抬梁式融于一体,营造技艺有了较大的提高。

徽派传统民居最显著的外观特征便是马头墙和天井。马头墙又称“封火墙”,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能起到防火、防风的作用,而天井则是徽派传统民居独有的平面布局方式,漏斗型的井口是建筑中通风、排水的核心所在。

不仅建筑本身风格独特,徽派民居装饰艺术中的木雕、砖雕、石雕,即所谓的“徽州三雕”,更是其精髓所在。这些图案精美绝伦,彰显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无尽的创意。

近年以来,伴随着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提升,传统的徽派建筑技艺亦吸引了众多年轻一代投身于其传承事业。在实施“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机制以壮大技艺传承队伍的同时,当地亦设立了徽派古建筑产业学院,致力于完善人才培养策略。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