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夜色笼罩的河滨大厦显得古朴而庄严,花店中那明亮的橙黄色灯光持续闪烁,宛如这座城市中永恒闪烁的烟花与浪漫的象征。

该取景框聚焦于河滨大楼一层的花店,以及与之相连的北苏州路上的鲜花市场。

河滨大楼,作为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更被誉为“远东第一公寓”,其历史与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正是对河滨大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珍视,1992年,王兴国毅然将位于四川北路上租约到期的花店迁移至河滨大楼的底层,让这家花店成为了这座历史建筑的一部分。十年前,王兴国更是独具慧眼,租下了河滨大楼底层的游泳池区域,将其改造成了一个独特的仓库。在此期间,他对待游泳池如同对待珍宝,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每一个细节,严格规定每一块瓷砖都不能被破坏。时至今日,这个游泳池的瓷砖依然保持着完好无损的形状,闪耀着耀眼的光泽,成为了河滨大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眼下,花店与河滨大楼都有了新动作:在虹口区和北外滩街道的支持下,北苏州路滨河段“北外滩河缤鲜花集市”开街。周末的鲜花集市不仅是花店的延伸和扩展,还形成绿色低碳主题,涵盖花卉绿植、有机轻食、非遗手作等。

顺着北外滩河缤鲜花集市走到“上海早晨”阅览室,沿途还可以遇见上海邮政大楼、上海大厦等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标建筑。当鲜花的浪漫遇上北外滩,让历史也变得鲜活、生动,有了氤氲的香气。

若将镜头稍作转向,便能捕捉到河滨大楼背后那独具韵味的上海“精致烟火气”。去年底,北外滩街道推出了15分钟的“滨芬社区生活圈”,巧妙地将“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五大理念紧密相连。“滨”字凸显了北外滩的滨水特色,而“芬”字则蕴含了三层深意——既有新艺花行的缤纷色彩,又有昆山公园中花草的芬芳气息,更有社区食堂飘出的诱人饭菜香气,以及健康讲座中弥漫的书香氛围。

人文经济的核心精神在于回归人的本质与价值。正如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智团所指出的,我们正步入城市更新的3.0时代。在这个城市发展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优化转变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人文经济的力量,为城市更新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交融,推动传承与创新的双向互动,共同谱写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