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KTV被老年人挤爆了”的热门话题,甚至一度登上热搜榜单。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发现,传统的线下娱乐场所KTV,正逐渐被老年人所“占领”,银发一族逐渐成为平日里的客流主力。在这些霓虹闪烁的包厢里,老年人们拿起麦克风,欢快地唱上五六个小时,他们的活力和热情,让不少职场人士感叹岁月的流转,不禁对他们的精神状态感到敬佩。

在美团发布的《2024中国KTV行业白皮书》中,一组引人注目的数据揭示了行业消费趋势的显著变化: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在日间消费中占据了35%的份额,其人均到店消费频率更是高达年轻人的1.8倍。根据多家市场研究机构的调研,老年顾客在平日的工作日中,已经占据了超过60%的日间客流,他们无疑是KTV行业的消费中坚力量。这一消费趋势的转变,与我国银发经济整体发展的蓬勃态势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务、体育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的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26.2%、23.9%、20.7%。这表明,从“养老”到“享老”,银发群体的消费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他们的消费版图正在逐步拓宽,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老年人涌入KTV”的现象是否存在?他们为何钟爱这种娱乐方式?热议的背后,反映了老年群体的哪些真实需求?近日,新民晚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家KTV,解读银龄K歌热背后的经济密码。

挑了一个周一下午,记者来到静安区南京西路上的魅KTV。虽值工作日,这里的生意并不冷清。冷色调的未来感灯光在走廊流转,仿佛银河星舰的舷窗;包厢内的人唱着《橄榄树》《往事只能回味》等经典老歌,恍惚间好像倒带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记者驻足观察,发现银发一族是这一时段的主角,他们的歌声中流淌着独特的生命力。65岁的刘慧和3位老友正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大家握着金属质感的话筒轮流K歌,屏幕的蓝光映在他们泛红的脸上,茶几上散落着润喉糖和保温杯。记者来之前,他们已唱了快三个小时,说是还要继续唱下去。

“来KTV唱歌,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娱乐方式,20年前我还在单位的唱歌比赛拿过名次呢。”刘慧说,平时每个月她都会邀朋友聚两三次,唱歌吃喝“一条龙”,一般都在工作日,价格比较实惠。“退休之后,一个人肯定闲不住的,每人分摊20元出来唱歌,总比搓麻将健康。现在天这么热,这里有空调有沙发,适适意意,还有专业设备,有什么理由不来呢?”另一个包厢里,年逾花甲的杨先生正和战友们举麦合唱《小城故事》,浑厚的男中音此起彼伏,别有风味。“我们几个都喜欢邓丽君的歌,今年是邓丽君逝世30周年,刚刚特地点了她的歌。”杨先生认为,老年人涌入KTV或许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陪伴和情感连接,而唱歌恰恰是加深情感友谊最好的方式。

在虹口瑞虹月亮湾星聚会门店,老年顾客也不少。下午3时至5时,记者就在门店大厅看到3组客人进出,多为4—6人一起。张阿姨就住在附近小区,这天带着放假的孙子和小区里相熟的三个朋友一起来唱K。“这里的服务员很热情,手机点歌一点也不难。我和小姐妹一起办了储值卡,一个人唱一下午不超过30块钱。”张阿姨说,几个人下午一起唱K,等太阳下山后天气凉爽一点,还要去和平公园跳舞,“老了也要享受生活,一点也不觉得累!” 星聚会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作日白天每天都有老人结伴而来,甚至上午10时一开门就有人来唱歌。其中,还有不少是常客,刮风下雨都会来。

不久之后,记者探访了杨浦区旭辉Mall内的麦颂KTV。这家小型社区商业中心坐落在数个住宅区之间,尽管店面尚未正式开启,店员透露已有不少周边的老年居民前来了解情况。

记者在走访了多家KTV门店后,发现这些场所的中老年顾客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至60岁之间。他们倾向于在工作日的白天光顾KTV,通常会携带自备的茶具和零食。尽管他们对酒水的消费并不高,但他们已经成为KTV平日里的主要客流和收益支柱。通过对这一消费群体的观察,记者发现他们在选择KTV时,不仅关注人均消费的性价比,更重视在经典歌曲中唤起美好记忆、在欢快的合唱声中加深友情的社交体验。对于后者,他们似乎更加重视——这或许正是解开老年文娱消费之谜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