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KTV被老年人挤爆了”的热门话题,甚至一度登上热搜榜单。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发现,传统的线下娱乐场所KTV,正逐渐被老年人所“占领”,银发一族逐渐成为平日里的客流主力。在这些霓虹闪烁的包厢里,老年人们拿起麦克风,欢快地唱上五六个小时,他们的活力和热情,让不少职场人士感叹岁月的流转,不禁对他们的精神状态感到敬佩。
在美团发布的《2024中国KTV行业白皮书》中,一组引人注目的数据揭示了行业消费趋势的显著变化: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在日间消费中占据了35%的份额,其人均到店消费频率更是高达年轻人的1.8倍。根据多家市场研究机构的调研,老年顾客在平日的工作日中,已经占据了超过60%的日间客流,他们无疑是KTV行业的消费中坚力量。这一消费趋势的转变,与我国银发经济整体发展的蓬勃态势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务、体育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的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26.2%、23.9%、20.7%。这表明,从“养老”到“享老”,银发群体的消费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他们的消费版图正在逐步拓宽,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老年人涌入KTV”的现象是否存在?他们为何钟爱这种娱乐方式?热议的背后,反映了老年群体的哪些真实需求?近日,新民晚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家KTV,解读银龄K歌热背后的经济密码。
挑了一个周一下午,记者来到静安区南京西路上的魅KTV。虽值工作日,这里的生意并不冷清。冷色调的未来感灯光在走廊流转,仿佛银河星舰的舷窗;包厢内的人唱着《橄榄树》《往事只能回味》等经典老歌,恍惚间好像倒带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记者驻足观察,发现银发一族是这一时段的主角,他们的歌声中流淌着独特的生命力。65岁的刘慧和3位老友正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大家握着金属质感的话筒轮流K歌,屏幕的蓝光映在他们泛红的脸上,茶几上散落着润喉糖和保温杯。记者来之前,他们已唱了快三个小时,说是还要继续唱下去。
“来KTV唱歌,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娱乐方式,20年前我还在单位的唱歌比赛拿过名次呢。”刘慧说,平时每个月她都会邀朋友聚两三次,唱歌吃喝“一条龙”,一般都在工作日,价格比较实惠。“退休之后,一个人肯定闲不住的,每人分摊20元出来唱歌,总比搓麻将健康。现在天这么热,这里有空调有沙发,适适意意,还有专业设备,有什么理由不来呢?”另一个包厢里,年逾花甲的杨先生正和战友们举麦合唱《小城故事》,浑厚的男中音此起彼伏,别有风味。“我们几个都喜欢邓丽君的歌,今年是邓丽君逝世30周年,刚刚特地点了她的歌。”杨先生认为,老年人涌入KTV或许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陪伴和情感连接,而唱歌恰恰是加深情感友谊最好的方式。
在虹口瑞虹月亮湾星聚会门店,老年顾客也不少。下午3时至5时,记者就在门店大厅看到3组客人进出,多为4—6人一起。张阿姨就住在附近小区,这天带着放假的孙子和小区里相熟的三个朋友一起来唱K。“这里的服务员很热情,手机点歌一点也不难。我和小姐妹一起办了储值卡,一个人唱一下午不超过30块钱。”张阿姨说,几个人下午一起唱K,等太阳下山后天气凉爽一点,还要去和平公园跳舞,“老了也要享受生活,一点也不觉得累!” 星聚会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作日白天每天都有老人结伴而来,甚至上午10时一开门就有人来唱歌。其中,还有不少是常客,刮风下雨都会来。
不久之后,记者探访了杨浦区旭辉Mall内的麦颂KTV。这家小型社区商业中心坐落在数个住宅区之间,尽管店面尚未正式开启,店员透露已有不少周边的老年居民前来了解情况。
记者在走访了多家KTV门店后,发现这些场所的中老年顾客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至60岁之间。他们倾向于在工作日的白天光顾KTV,通常会携带自备的茶具和零食。尽管他们对酒水的消费并不高,但他们已经成为KTV平日里的主要客流和收益支柱。通过对这一消费群体的观察,记者发现他们在选择KTV时,不仅关注人均消费的性价比,更重视在经典歌曲中唤起美好记忆、在欢快的合唱声中加深友情的社交体验。对于后者,他们似乎更加重视——这或许正是解开老年文娱消费之谜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上海年度实事项目进度过半:14座公园完成儿童设施升级2025-08-22
- 从“养老”到“享老”:银发族“占领”KTV,寻求的是2025-08-22
- 上海八成公园24小时开放,用“健康照明”巧解光污染与2025-08-22
- 武侠文旅新标杆:万岁山景区半年吸客千万 营收破6亿2025-08-18
- 话剧"黄金档":上海暑期演出季观众激增30%,3万张票2025-08-18
- 演唱会经济新样本:太原32场演出吸引百万观众 带动消2025-08-18
- 外汇市场韧性凸显:7月结售汇顺差228亿美元 跨境资金2025-08-18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上海年度实事项目进度过半:14座公园完成儿
- 从“养老”到“享老”:银发族“占领”KTV
- 上海八成公园24小时开放,用“健康照明”巧
- 数字新消费蓬勃发展:前7月即时零售、直播
- 大唐投运新疆哈密“沙戈荒”光伏光热实证基
- 安徽财政筹措72.4亿元全力保障9个国家区域
- “淮南牛肉汤”集体商标已正式获得国家知识
- 亳州交警商场内开“安全课”,VR酒驾模拟震
- 中集太平洋海工新型混合动力供应船顺利上船
- 从“黑马”到“千里马”:奇瑞跃升152位成
- 牯牛降筑牢“亲水游”安全防线,高空漂流等
- 狮石乡单轨运输线打通产业桎梏,“天路咖啡
- 从鱼灯到徽戏:歙县沉浸式研学让万余名学生
- 上海57公里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开工,三年重塑
- 全球首次!上博埃及展以“七日不眠”创举收
- 从地铁站到苏州河:漫步纵泾港,赏夏花、观
- 浦东美术馆卢浮宫大展将于2025年12月13日至
- 《疯狂动物城》主题场景装置“落地”茂名北
- 从“高阶智驾”到谨慎“辅助”,车企智驾宣
- 奔驰总裁警告欧盟:2035燃油车禁令将致行业
- 技术公司与平台企业分工协作 无人物流产业
- 运营成本降六成、快递员转型客户运营 无人
- 车企淡季密集推新“抢滩” 新能源SUV与智能
- 7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逼近50% 产销均超120万
- 自动驾驶+智能调度 移动充电迈向“全自动送
- “充电界外卖员”上线 移动充电车破解“最
- 智能化驱动跨界合作提速 汽车央企与华为共
- 今年1至7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823.5
- 国内首档聚焦工业文化的节目《中华考工记》
- 水岸晚风伴乐声!玉渊潭公园夏夜音乐会,为
- 莫斯科艺术剧院携新版《海鸥》来华,颠覆原
- 大蜀山夜现神秘动物?专家揭秘:乃国家二级
- 59部作品从1349部投稿中突围!中国(合肥)
- 老字号变身“深夜食堂”,黄浦15家餐饮延时
- 全球首个分子考古移动实验室赴新疆,实现古
- 上博联合小红书举办“小红书‘日落后出发·
- 最高补贴5000元!淞南镇精准对接需求,为老
- 上海重磅新政:女职工休产假,单位可申领6
- 《中华书院》与《少年书院行》:当千年书院
- 《朝雪录》剧组道歉风波:从角色名到演员姓
- 电影《南京照相馆》成为2025年中国内地春节
- Z世代重塑上海入境游:415万游客背后的"沉
- 伴手礼评测背后的消费心理学:现代游客到底
- 新安江畔的"共富密码":汉沙村唤醒沉睡资
- 生态与发展双赢:黄山旅游铁路创新通过生态
- 充电费直降50%!松江669个小区年内完成电动
- 首届中国国际游戏开发者大会(CIGDC)在上
- 丰子恺逝世50周年大展启幕:7米书法手卷+临
- 上海电网迎峰度夏交出亮眼答卷:3965万千瓦
- 武侠文旅新标杆:万岁山景区半年吸客千万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