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次月初,珞博智能将在徐家汇美罗城六层隆重开业,其位于上海的旗舰店将展出并销售融合了MEM多模态情感模型及仿生记忆系统的智能伴侣机器人“Fuzozo芙崽”。

去年,珞博智能公司成功落户北杨人工智能小镇,与周边的“邻居”——上海创智学院在气质上相得益彰。目前,珞博智能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将有更多新伙伴加入这片创新热土。这些新“邻居”包括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空间人工智能学院,以及刚刚揭牌的模速空间(北杨)。这一系列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的科技创新实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今年6月,我国首个专注于大模型创新的大规模生态社区——上海模速空间,正式对外宣布了十大新增载体的入驻。在徐汇区,大模型企业已累计达到580家,人工智能企业更是多达1200家,AI产业规模正稳步迈向千亿级规模。在此背景下,将模速空间的10个分号纳入区域高质量孵化器体系,目标更加清晰:不仅要把已经进行中的工作做到极致,还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将那些别人尚未涉足、具有挑战性的创新事业成功推向市场。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平均每三个月就能让“行业一震”。在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看来,这场产业“长跑”中,政府要起到“创新加速者”的作用,既要和“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园”等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布局核心技术攻关,更要完善政策、金融、服务和监管等全要素保障,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提供基础“店小二”服务之外,更高阶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关键要素是徐汇吸引相关企业的独到之处,也是模速空间实现物理扩容和模式延展的基础。

“十个新增载体是相互补充,而非竞争。”徐汇区科委主任张宁说。

从点位看,十大载体有的聚焦高端前沿产业:模速空间(北杨)聚焦人工智能核心领域,承接上海创智学院、港科大等外溢项目;模速空间(环交大)则围绕上海交大开展高校技术的创新转化。

有的聚焦垂类落地:模速空间(徐家汇)发挥商圈商业场景丰富的优势,关注智能终端等AI领域C端落地产品;模速空间(仪电)借助上海仪电的产业链资源优势,关注“人工智能”“AI+仪器仪表”等特色产业的垂类应用;模速空间(漕开发)以MiniMax多模态大模型为核心底座,联动米哈游、鹰角、莉莉丝等头部游戏企业,构建“AIGC+轻量化图形渲染+智能硬件落地”的文旅科技生态。

还有的聚焦产业联动:模速空间(美呈大厦)与同在楼内的数链空间形成集聚效应,结合宜山路“智能家居街区”建设,培育一批聚焦C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AI产品;模速空间(枫林科创)重点引进培育“AI+医疗”等交叉领域的创新企业;模速空间(东航滨江)则集聚东航生态链上的AI垂类应用企业。

模速空间(数字谷)、模速空间(数智汇)聚焦生态建设,将引入大企业搭建“AI+应用场景”孵化器,吸引初创企业入驻。

“新增载体不仅是扩大规模效应,更重要的是各载体间形成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结构和产业全链。”张宁说。

首个揭牌的模速空间(仪电)规划建设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三期空间计划引入约60家大模型企业。其中,一期位于华鑫中心约3000平方米的空间已吸引量子AI、军工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12家企业入驻。

华鑫置业负责人介绍,模速空间(仪电)的核心是通过“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孵化”的深度协同,成为人工智能垂类创新孵化高地,联动西岸模速空间核心区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上海仪电集团已经成功构建了多个达到万卡级别的智能算力集群,为各类创新型企业提供了稳固且高效的智能算力支持。仪电集团在政务服务、社会民生保障、城市安全管理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这些领域的应用场景都将向人工智能企业敞开大门,为它们提供技术验证和实际落地的宝贵机会。进入7月中旬,仪电集团旗下的飞乐建设公司便已与模速空间(仪电)的入驻企业,如鼓马机器人、球秀科技等进行了深入对接,共同在“AI+文旅”这一新兴领域展开探索与合作,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据最新消息,模速空间(仪电)正积极扮演着孵化器“创新推动者”的角色,全面执行西岸模速空间一致的扶持措施,包括提供算力支持服务及一系列生态资源,以此帮助企业集中精力从事创新工作。此举旨在达成模速空间规模扩张的目标,通过品牌合作和政策普及实现共赢。

2025-08-06 07:5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