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江苏,仅占据全国0.1%的国土面积,却容纳了6%的人口,贡献了10.2%的经济规模,于有限的土地上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寸土寸金,这一理念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一垄一亩土地则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江苏,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虽然在经济和人口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资源却相对匮乏,属于资源小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江苏省的土地资源也面临着开发强度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严峻挑战。土地增量扩张的空间已经接近极限,仿佛触碰到了“天花板”。 面对这一现状,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江苏省积极探索土地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新路径。这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更是对人民群众福祉的深切关怀。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江苏省正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全国的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江苏省的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3.4%,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72亩,这一数字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半数。然而,在2024年,江苏的粮食总产量实现了新的突破,达到了762亿斤,连续11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再次确保了粮食总量均衡、自给自足,并且还有余量可供调出。

用如此少的耕地,产出如此体量的粮食,有什么秘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藏粮于地”。

在常州市金坛区“陌上花开”项目现场,夏收进入尾声,游客络绎不绝。这片阡陌良田,曾经是一片荒地。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清障、整治,建设区域内农路、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形成可种植耕地2万多亩。去年项目区域内小麦平均亩产突破400多公斤,较全区平均亩产高67公斤,当季夏粮对全区粮油生产贡献率达9.32%。”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坛分局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科负责人胡瑜说。

像常州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省在“三区三线”中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管控,率先部署开展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更新,加强优质耕地储备和管护。

此外,江苏省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坚持实施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继续“开疆拓土”,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拓展补充耕地来源,大力推进补充耕地建设,规范组织补充耕地指标易地调剂,既保障重大项目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需要,也促进资源与资金优势互补。

位于建湖县的陈甲村,曾经面临着农田细碎、布局混乱的问题。这里的3768.9亩耕地,被分割成了3200多个零散的田块,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经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陈甲村实现了“小田变大田”的转变,新增耕地488亩,田块数量整合为69块,显著提高了耕地的连片化和规模化种植水平。陈甲村党总支书记鲁曼对此表示:“经过整治,我们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巩固边疆的同时,积极拓展土地资源,2023年,全省耕地面积达到了6223.29万亩,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为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意识,2024年6月,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广泛开展了“耕地保护进万村”主题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共举办了4400场“带图培训”,深入农村基层,普及耕地保护知识。通过这样的举措,我们不仅守住了耕地保护的“红线”,也让人民群众更加牢固地端稳了粮食安全的“饭碗”。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