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盛装举行20周年庆典发布会,在此重磅揭晓了2025/26年度秋冬演出季的精彩排片。在即将到来的这个演出季中,柏林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两支享誉世界的顶级交响乐团将分别在11月相继莅临。不仅如此,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库伦奇斯与音乐永恒乐团、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以及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等众多知名乐团也将纷纷登台献艺。乐迷们纷纷表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此次不仅邀请了“朋友圈”中的顶级音乐力量,更可谓是一次集结了最强阵容的盛会!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家剧院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成长轨迹;同样在这二十年,一座文化地标引领了一个区域实现了从低迷到繁荣的蜕变。实现了13.47亿元的总收入、吸引了超过1100万人次观众、平均上座率高达80%——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诀呢?

2004年底,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在陆家嘴金融城亮相。2005年7月1日,东艺正式对外运营,这座形似“蝴蝶兰”的标志性建筑,弥补了当时浦东没有大型文化设施的缺憾。

作为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两级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东艺从运营初始就开创性地尝试国有剧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现代化剧场寻找市场经济条件下破解运营难题的良方。

业内人士介绍,按惯例,大型剧院建成以后,由某一文化事业单位管理,政府每年划拨相应运营费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体制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缺乏面向市场的经营意识与开拓精神,演出场次严重不足,演出收入入不敷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向全国招标管理和运营,在当时来看,是一个有前瞻性、也很“上海”的决策。

之后,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报业集团共同组建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东方艺术中心剧场及相关附属设施的管理和运营。为保证剧场持续健康运营,业主方从经营管理、资产和设备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等三个方面细化25项指标,不仅对国际顶尖剧乐团演出剧目质量、国际国内顶尖艺术家演出场次、世界作品中国首演与中国作品世界首演标志性演出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还对观众满意度、公益性演出活动场次等提出明确要求。

量化、细化的指标,替代“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模糊概念,成为考评得以切实进行的关键,也使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成为可能。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东艺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中国剧院从传统管理迈向国际化运营的史诗。这一过程中,东艺开风气之先,引领行业变革,成为了中国剧院发展的见证者。在这里,诞生了众多业内“第一”:全国首家组建剧场艺术委员会的剧院、全球首家组织评选并计划引进“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的剧院、全国首家推出与国际接轨的跨年度演出季的剧院、全国首家创办驻厅乐团的剧院、全国首家实行会员制的剧院……这些“第一”不仅彰显了东艺的创新精神,也为中国剧院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东艺已连续举办19年,共计近800场次的“东方市民音乐会”,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普及音乐会。此外,全国首个以民族戏曲为核心、成规模定期举办的展演“东方名家名剧月”也已累计举办15年,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力平台。这些成果,无疑是东艺对中国剧院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下转5版(上接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