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最近,市社会福利局与市住宅管理局共同发布了《上海市“物业融合养老”服务试点推进计划》,自本年四月起,将在徐汇、黄浦、长宁、虹口、普陀、杨浦、闵行、嘉定、松江等九个区域率先实施“物业融合养老”服务试点。

目前,众多社区物业正逐步构建起一系列深受好评的特色服务,包括代为处理垃圾、代购生活用品、陪同就医及配药,以及提供推拿、助浴、家电维修等服务。这些服务使得老年人可以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各种生活需求。

探讨物业涉足养老服务有哪些有利条件,以及可能面临哪些困难?哪些养老服务模式最受居民喜爱?记者亲自走访了上海某居民小区进行深入了解。

走进龙泽苑,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便民蔬菜水果集市”。因小区距离菜场较远,便民集市每周二、五、日开张,很多老年人一早6点就来采购。 “黄梅天,不出小区就能买菜,太方便啦!”

位于闵行区颛桥镇的龙泽苑是一个动迁房小区,其中60岁以上老人达800余人。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物业配合协助管理的模式推出的这一集市不仅有蔬菜水果供应,还提供便民理发、家电维修等服务。老人遇到生活难题,还可以依托闵行区“一键通”数字平台呼叫居委和物业客服,闵房物业依托“一键通”数字平台,与居民随时保持联通, 平均每周处理的紧急呼叫事件都有十余次。

“近距离响应是物业参与养老服务的最大优势。”闵房物业党支部书记黄陈表示,物业针对独居高龄老人、失独老人、高龄残疾老人等三类特定老年群体,定期提供家庭线路安全检查、关爱帮扶等公益服务。如果老人提出陪医陪护、配药、助浴等需求,依托社区内设立的为老服务站,通过专业第三方力量,提供专业服务。小区还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不仅为独居老人免费送上公益蔬菜,还顺带检查煤气管道、供电安全等事项。

从申城各区的实践来看,“物业+养老”模式已展现出诸多优势,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不少困惑与挑战。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曾指出,“居家服务”面临三大特殊难点:一是需求特殊,服务种类繁多且差异大,难以标准化;夜间服务、助浴等低频需求难以形成市场规模;社交、陪伴等带有亲情性质的服务,又难以市场化。 二是对象特殊,老年人消费能力和意愿低,常舍不得为自己消费。三是场所特殊,上门服务成本高、风险大,私密场所监管难。

物业跨界做居家养老,就要面对这些难点。首先是服务的边界。多数物业对基本服务之外的增值服务会收取一定费用,老人对此接受度不一。在记者采访的几个小区中,有的物业免费为老人扔垃圾,有的物业则收取一定费用。一些老人不太理解: “保洁人员顺带扔垃圾很方便,为啥要收费?”有的老人会对服务价格和质量进行比较,蒋家桥小区有老人对优惠价格提出质疑:“外边理发30元,上门只要20元,这人水平行不行,质量能保证吗?”

“居民对收费问题的种种反馈,实质是对物业服务边界的疑问。”黄陈认为,在实施“物业+养老”之后,物业自身能做什么服务, 哪些服务可免费,哪些服务应收费,什么服务需资质需引入第三方,这都需要做一个界定,如果边界不清,可能导致居民误解。

比如一些小区针对独居高龄老人、失独老人、高龄残疾老人等特定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就有居民提出:“我也付了物业费,为什么他能获得服务我不能?”有的居民认为,物业人员只能做物业岗位的事,如果跨界做代配药等服务,需要取得资质或是经过专业培训。比如同样是保洁服务,在楼道打扫和入户打扫,要求是不一样的。“入户清扫时,我们要保证地板的水渍速干,以防老人摔倒。”谭贺玲说,她是通过夕悦颐养服务机构的专业培训后才正式上岗。

龙泽苑社区中,一位年迈的居民向物业寻求帮助,希望他们能帮忙处理一个不再使用的席梦思床垫。这项看似微不足道的服务,却引发了一系列的复杂问题。部分居民对此表示不满,他们认为:“我们请物业清理家中老旧的柜子时都是需要支付费用的,为何在帮助老人处理床垫时却可以免费?”此外,在将席梦思床垫搬运至指定的清运点过程中,物业人员不仅要面对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身安全风险,还需要承担垃圾清运的费用。如果不对老人收取费用,那么这笔费用将由谁来承担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得原本简单的服务变得复杂起来。

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提供超出常规的额外服务时,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以蒋家桥小区为例,在为老年人提供陪诊服务之前,物业管理方会严格规定,要求老人必须签署一份免责协议。此举旨在明确责任界限,以防在服务过程中发生意外,如老人摔倒或突发疾病等情况。龚健表示,若此类责任无法明确界定,将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甚至可能涉及诉讼。目前,保险公司尚未开发出针对此类服务缺失的相关险种,尽管至今尚未发生重大纠纷,但风险始终如影随形,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