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社会福利局与市住宅管理局共同发布了《上海市“物业融合养老”服务试点推进计划》,自本年四月起,将在徐汇、黄浦、长宁、虹口、普陀、杨浦、闵行、嘉定、松江等九个区域率先实施“物业融合养老”服务试点。
目前,众多社区物业正逐步构建起一系列深受好评的特色服务,包括代为处理垃圾、代购生活用品、陪同就医及配药,以及提供推拿、助浴、家电维修等服务。这些服务使得老年人可以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各种生活需求。
探讨物业涉足养老服务有哪些有利条件,以及可能面临哪些困难?哪些养老服务模式最受居民喜爱?记者亲自走访了上海某居民小区进行深入了解。
走进龙泽苑,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便民蔬菜水果集市”。因小区距离菜场较远,便民集市每周二、五、日开张,很多老年人一早6点就来采购。 “黄梅天,不出小区就能买菜,太方便啦!”
位于闵行区颛桥镇的龙泽苑是一个动迁房小区,其中60岁以上老人达800余人。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物业配合协助管理的模式推出的这一集市不仅有蔬菜水果供应,还提供便民理发、家电维修等服务。老人遇到生活难题,还可以依托闵行区“一键通”数字平台呼叫居委和物业客服,闵房物业依托“一键通”数字平台,与居民随时保持联通, 平均每周处理的紧急呼叫事件都有十余次。
“近距离响应是物业参与养老服务的最大优势。”闵房物业党支部书记黄陈表示,物业针对独居高龄老人、失独老人、高龄残疾老人等三类特定老年群体,定期提供家庭线路安全检查、关爱帮扶等公益服务。如果老人提出陪医陪护、配药、助浴等需求,依托社区内设立的为老服务站,通过专业第三方力量,提供专业服务。小区还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不仅为独居老人免费送上公益蔬菜,还顺带检查煤气管道、供电安全等事项。
从申城各区的实践来看,“物业+养老”模式已展现出诸多优势,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不少困惑与挑战。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曾指出,“居家服务”面临三大特殊难点:一是需求特殊,服务种类繁多且差异大,难以标准化;夜间服务、助浴等低频需求难以形成市场规模;社交、陪伴等带有亲情性质的服务,又难以市场化。 二是对象特殊,老年人消费能力和意愿低,常舍不得为自己消费。三是场所特殊,上门服务成本高、风险大,私密场所监管难。
物业跨界做居家养老,就要面对这些难点。首先是服务的边界。多数物业对基本服务之外的增值服务会收取一定费用,老人对此接受度不一。在记者采访的几个小区中,有的物业免费为老人扔垃圾,有的物业则收取一定费用。一些老人不太理解: “保洁人员顺带扔垃圾很方便,为啥要收费?”有的老人会对服务价格和质量进行比较,蒋家桥小区有老人对优惠价格提出质疑:“外边理发30元,上门只要20元,这人水平行不行,质量能保证吗?”
“居民对收费问题的种种反馈,实质是对物业服务边界的疑问。”黄陈认为,在实施“物业+养老”之后,物业自身能做什么服务, 哪些服务可免费,哪些服务应收费,什么服务需资质需引入第三方,这都需要做一个界定,如果边界不清,可能导致居民误解。
比如一些小区针对独居高龄老人、失独老人、高龄残疾老人等特定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就有居民提出:“我也付了物业费,为什么他能获得服务我不能?”有的居民认为,物业人员只能做物业岗位的事,如果跨界做代配药等服务,需要取得资质或是经过专业培训。比如同样是保洁服务,在楼道打扫和入户打扫,要求是不一样的。“入户清扫时,我们要保证地板的水渍速干,以防老人摔倒。”谭贺玲说,她是通过夕悦颐养服务机构的专业培训后才正式上岗。
龙泽苑社区中,一位年迈的居民向物业寻求帮助,希望他们能帮忙处理一个不再使用的席梦思床垫。这项看似微不足道的服务,却引发了一系列的复杂问题。部分居民对此表示不满,他们认为:“我们请物业清理家中老旧的柜子时都是需要支付费用的,为何在帮助老人处理床垫时却可以免费?”此外,在将席梦思床垫搬运至指定的清运点过程中,物业人员不仅要面对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身安全风险,还需要承担垃圾清运的费用。如果不对老人收取费用,那么这笔费用将由谁来承担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得原本简单的服务变得复杂起来。
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提供超出常规的额外服务时,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以蒋家桥小区为例,在为老年人提供陪诊服务之前,物业管理方会严格规定,要求老人必须签署一份免责协议。此举旨在明确责任界限,以防在服务过程中发生意外,如老人摔倒或突发疾病等情况。龚健表示,若此类责任无法明确界定,将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甚至可能涉及诉讼。目前,保险公司尚未开发出针对此类服务缺失的相关险种,尽管至今尚未发生重大纠纷,但风险始终如影随形,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破解养老"不可能三角":上海"物业+养老"模式的破2025-07-06
- 物业跨界养老:上海试点"最后一米"居家照护新模式2025-07-06
- 2025年1—5月北京接待俄罗斯游客17.5万人次,同比增长2025-07-02
- 探访嘉兴港野猫墩零碳物流园:交通与能源融合的"未来2025-07-02
- 中国绿色出行新图景:全球最大公交网络如何重塑城市生2025-07-02
- 合肥沪汉蓉桥改造工程全线通车:繁华大道通行能力再升2025-07-02
- 休宁"送戏进万村"升级:从"政府派单"到"群众点菜2025-07-02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破解养老"不可能三角":上海"物业+养老
- 物业跨界养老:上海试点"最后一米"居家照
- 截至今年5月 长三角地区进出口累计已经突破
- 从半导体到新能源:安徽融资租赁的"产业赋
- 高铁经济双城记:合肥科创遇上福州数字产业
- 启东市首支银发文化志愿队上岗:当"夕阳红
- 15组家庭免费探秘长三角"生态会客厅":萤
- 从空地到乐园:50次施工巡查记录下的口袋公
- 从晚霞到电音:神仙居"云嗨音乐季"如何玩
- 巢湖城北暖心一幕:乌鸫妈妈喂食幼鸟,演绎
- 2025年沪东中华供应商大会在崇明区长兴镇召
- 杨浦区正式启动“十五五”规划人民建议征集
-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虹桥)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成效分析:销量创新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动态:区域差异与市
- 俄罗斯豪华车市场新格局:中国品牌崛起与消
-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竞争力分析:逆势增
- 今年5月份中国汽车的世界销量份额回升到34.
-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3.0:从“产品输出”到
- 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化:从电池出海到生态协同
-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新路径:从“产品输出
- 车网互动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从有序充电到
- 莲花跑车英国战略澄清:坚守本土根基,探索
- 苏州"足球夜市"点燃夜经济:体育IP如何玩
- 《蜡笔小新:大人王国的反击》终极观影指南
- G60松江·中安科创园南区开园:沪皖协同打
- 南京跻身“中国首发经济引力城市TOP4”:政
- 《数说长三角2025》核心数据解读:迈向世界
- "嘿酷"现象:中国智造如何重新定义全球车
- "智造"露营装备:赣榆双基地如何用科技重
- 上海离境退税服务再升级:支付宝"即买即退
- 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智联未来,6G前
- 广西文旅盛夏攻略:从荔枝盛宴到山水秘境的
- 北京舞蹈学院原创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正
- 《大状王》上海首演:两代演员同台诠释"华
- IMAX华语片单爆发:三部特制大片将映,中国
- 《恶意》终极预告与海报发布:全员恶人集结
- 2025年第24周电影市场速递:悬疑力作《酱园
- 《风雪夜归人》第11轮上演:余少群红衣舞雪
- 安徽城乡融合发展报告:66万农民进城与10万
- “绿色救生圈”防溺水志愿服务项目走进合肥
- 上海国际动漫月:从《铁扇公主》到元宇宙,
- 首届上海国际动漫月来袭:三大顶流展会联动
- 2025年1—5月北京接待俄罗斯游客17.5万人次
- 探访嘉兴港野猫墩零碳物流园:交通与能源融
- 中国绿色出行新图景:全球最大公交网络如何
- 合肥沪汉蓉桥改造工程全线通车:繁华大道通
- 休宁"送戏进万村"升级:从"政府派单"到
- 温岭"爱心电影院":红马甲志愿者为尿毒症
- 安徽海外最大投资项目创纪录:米拉多铜矿11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