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今年以来,休宁县致力于深化“送戏进万村”的文化惠民工程,将民众的文化期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重点任务清单”。通过一系列深入基层、贴近民生的戏曲演出,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截至目前,休宁县已成功举办“送戏进万村”活动44场,同时推出“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活动一场,实现了线下服务群众超过8000人次,线上观看人数更是超过8万人次,有效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近期,休宁县的“戏曲下乡”活动抵达了汪村镇,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在活动过程中,黄梅戏、徽剧等地方特色剧目以及小品、快板等贴近生活的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村民们的极大热情,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戏唱得真好啊,不仅今年跟去年的节目不一样了,而且村里的演出场地也进行了升级,以往下点小雨都得延期,现在搭起了充气棚,晒不着也淋不着。”村民高兴地说道。

群众的满意是对“送戏进万村”民生实事的最高褒奖,也是休宁县用心用情做好群众身边事的最大动力。为尽早“供餐”到村,早在去年底休宁县就积极筹备招标今年的演出,并因地制宜设置评标细则,确定黄梅戏、徽剧等本地戏曲在演出中的高占比。该县坚持“群众点戏”,组织文化干部上门走访、了解群众喜好,听取群众意见,量身定制“接地气”的戏曲节目单。鼓励各乡镇结合地理位置及群众需求,打破传统“一村一场戏”模式,灵活合并相邻行政村演出,让有限资源释放最大惠民效能。

为保障“出餐”质量,从招标到演出结束,休宁县采取全链条全环节监管模式,聚焦群众满意、节目质量、演员配置、设施配套、现场安全等方面,组织人员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暗访4次,直播监管13次,平台审核44次,反馈整改问题5个。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推出“满意度回执单”机制,由乡镇、村两级联合监督,做到“一场一反馈、件件有回音”。

为了提升“用餐”活动的效果,休宁县积极探索并拓展“送戏+”的融合模式。该县抓住时机,将戏曲演出与民俗非遗展示、特色宣传推介等多种活动巧妙结合,充分发挥“+”号的创新效应。舞台车摇身一变,成为“移动文化站”,深入乡村开展绕村宣传、入户宣讲、志愿服务和知识科普等活动,让文化服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气息。

此外,该县借助“文化云”以及抖音等渠道推出了48部戏曲视频,并指导演出团体在抖音和视频号上开设账号,进行了13场直播演出,有效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地区观众看戏的需求,共同享受了“云端”文化的盛宴。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