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为了有效应对城市雨水治理和排涝的挑战,上海市正积极探索创新技术。目前,该市正尝试采用一种创新方法,挖掘建造一座直径超过40米的超大深度深井。6月18日,在上海市虹莘排水泵站附近的初雨调蓄管廊工程现场,我国首台初雨调蓄竖井掘进机成功启动,预计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这台掘进机将完成向下掘进一座内径达到15.1米、深度为44.6米的“深井”。这一创新举措将为上海乃至其他大城市的雨洪治理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助力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升级与优化。

初雨,顾名思义,是指降雨开始前大约15分钟内的雨水。这种雨水往往携带着大量的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并在降落地面后,与生活垃圾、餐饮油污等地表污染物混合。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这些初雨,我们设计并建造了初雨调蓄池。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设施之一,初雨调蓄池在收集、储存和处理初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改善下游河道的水质,而且在暴雨来袭时,能够迅速收集和储存过量的雨水,从而显著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为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海虹莘调蓄管廊工程由中铁十一局承建,项目经理杨勇介绍,根据海绵城市理念,上海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有多座初雨调蓄池。

传统调蓄池一般为10至15米深,施工占地面积可达2000平方米的“池塘”,其挖掘施工至少需要4至5台挖掘机,施工操作人员较多,且结构施工可能需要40多位工人同时下场,整体基坑开挖工期需一年左右。

中铁十一局自主研制的初雨调蓄竖井掘进机,则是向深处要空间,可大大减少工程项目对土地的需求,施工占地只需200平方米,核心挖掘区只是一个外径16.3米的圆形区域。

该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只需一位工作人员在不远处的空调房内监控设备是否按照设定的参数运转即可。

同时,该设备智能化程度高,现场可实现无人化作业,只需一位工作人员在不远处的操作间内监控设备运转即可。竖井掘进机挖掘作业时,需要在井筒内注水泥浆,在水下掘进作业,利用泥浆渣土泵将挖掘出来的泥浆输送至泥浆分离设备中。这种方式极大降低了施工噪音,即便是夜间施工,周边居民楼内也基本听不到设备掘进作业的声音。

此外,管廊竖井主体采用预制管片并在地表拼装,通过挖掘作业深入下沉,这大大减少了侧墙施工的用人需求,仅需6名工作人员即可完成作业。

全面分析,这款初雨调蓄管廊竖井掘进机在解决城市集约化用地难题方面表现出色,它不仅有效减少了施工人员的需求和围护结构工程的规模,还能显著缩短整个施工周期。据上海虹莘调蓄管廊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朱瑞春介绍,采用该设备后,挖掘作业的完成时间仅需两个月。此外,得益于这种高效的技术应用,项目的建造投入成本得以降低20%以上。

本工程计划在本年年末竣工。工程完成后,将封闭竖井入口,并将其改造为规划中的公园绿地。对于周边居民而言,这处竖井未来将转变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守护者”,有效缓解暴雨期间低洼地带频繁发生的积水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