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最近,安徽省内多家医疗机构急诊科接连遇到因虫咬而发病的患者。专家提醒广大民众,随着夏季的到来,户外活动增多,掌握预防及处理虫咬的相关科普知识显得尤为关键。

蜱虫叮咬——无感“隐形杀手”,需留意观察一个月

近期,河南省信阳市有一位73岁的高龄老人不幸遭受蜱虫叮咬,并因此发病。起初,老人的家人误将其症状当作普通感冒处理。尽管他们后来采取了包括免疫球蛋白在内的多种治疗措施,但老人最终还是不幸离世。这一事件在网上传播开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张余玲说:“蜱虫叮咬后一定要观察30天,关注重点有两个,一是有无发烧,二是有没有肌无力的情况。”

张余玲说,蜱虫分为游离蜱和寄生蜱。游离蜱在自然界的树叶上、草丛中都有,外出游玩时,可能一阵风刮过就会落下来,夹在人体较温暖的地方,比如发际线、腋窝、颈背等地方,如果看到皮肤上突然有了“小黑痣”,要小心辨识。寄生蜱在很多养宠物的家庭中会发现,动物身上常有这种虱虫,也会叮咬人类。

蜱虫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危害性呢?张余玲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蜱虫所携带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它们所引起的疾病也各不相同。例如,河南省的一位老人可能就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这两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此外,蜱虫叮咬还可能引发莱姆病、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等多种疾病。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面瘫、四肢麻木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蜱虫在叮咬时还会释放麻醉剂,使得人往往感觉不到疼痛,因此蜱虫又被称为“无痛的杀手”。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蜱虫的危害性。

张余玲温馨提醒广大市民,若不幸遭遇蜱虫叮咬,请务必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首先,使用镊子轻轻夹住蜱虫,尽量靠近皮肤的位置将其缓慢拔出,切记不可用力硬拔或直接用手抓取,更不要用烟头烫蜱虫。成功拔出蜱虫后,请用碘伏对被叮咬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密切观察自身是否有发烧、下肢肌无力、恶心呕吐或皮疹等不适症状。特别提醒,一旦被蜱虫叮咬,请在24小时内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务必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