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期,北京舞蹈学院倾力打造的原创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热烈的巡回演出。自6月6日在杭州的首站拉开序幕,至7月成都圆满收官,舞剧足迹遍布五座城市,共献上了十场精彩纷呈的演出。每一场演出都几乎座无虚席,充分展现了这部作品的超高人气。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上,与该舞剧相关的话题阅读量更是突破了千万次,形成了文化艺术领域一道独特的“北舞现象”。这不仅彰显了北京舞蹈学院作为首都顶尖艺术院校的文化影响力,更生动地体现了其用文化服务社会的实践精神。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部作品,以我国和平解放西藏、废除农奴制以及西藏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为宏大背景,生动地描绘了“阿妈和她的孩子们”两代人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在旧社会那黑暗的岁月里,广大农奴们饱受残酷的压迫,阿妈和她的孩子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随着解放军的到来,西藏迎来了曙光,孩子们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剧以藏族传统舞蹈为基础,巧妙地融入了现代舞的张力与戏剧化叙事手法,通过“向下”的压抑肢体语言与“向上”的昂扬舞步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从黑暗到光明的历史转折。剧中,有一段失明的女儿与藏族牧羊人共舞的欢快段落,其感染力极强,每次上演都能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人们深刻感受到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苦难走向幸福的历程。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舞蹈剧,更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艺术佳作。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美好家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初关注这部作品,是因为刷到一段点赞量特别高的谢幕片段,特别燃,特别喜欢。”一位刚看完深圳站演出的观众说。该剧自2022年年底首演至今的三年间,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持续保持高热讨论度。《唱支山歌给党听》已经成为主旋律舞剧让历史叙事与当代审美同频共振的优秀范例。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成功不禁引人探寻,是何种内在机制让一所艺术院校推出的作品,在全国各地产生影响力?“这部作品教会我们,最好的艺术传承不是复刻历史,而是让历史精神在当代语境中产生新的共鸣。”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刘岚说,北京舞蹈学院始终以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为追求,让每一部作品都成为时代的注脚。

出人出戏出精品,是北京舞蹈学院始终坚守的艺术追求。在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看来,该校“学研创演”一体化的模式,让课堂教学、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与舞台实践深度融合。他介绍,《唱支山歌给党听》从剧本创作到首演历经多年打磨,北舞青年舞团演员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师生全程参与,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

“课堂学习与艺术实践同步进行,既延长了作品的打磨周期,也让人才培养更早接受社会和市场检验。”许锐说,今年上半年,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携民族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与《“为人民而舞”——舞动经典》两部作品全国巡演,并非简单的艺术输出,而是将“学研创演”体系嵌入社会大课堂的深度实践。演员们会根据不同地域的反馈自我提升,编导团队也会把在地文化元素融入舞段,进行修改。这种“带着问题巡演、迎着需求创作”的模式,让每一次登台都为人才培养服务,让顶尖院校的艺术作品始终保持着滚烫的现实温度。

年轻学子们在《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部剧中共同成长。该剧最初成立时,演出团队的核心成员主要是该校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在大学一年级时,在民间舞课堂中学习藏舞的体态,老师们不仅亲自指导,还会带领他们深入研读相关史料。学生们在编导团队的带领下,对青稞收割的肢体动作进行考证,将农耕的劳动动作巧妙地转化为群舞的语汇。正如一位参演的学生所说:“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学会了舞蹈,更学会了如何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随着时光的流逝,当今年全国巡演之际,这些学生们已经成长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观察着不同地域观众的反应,并将这些观察带回学校。在回校后,他们根据观众的反馈,对角色的细节进行调整,将课堂上所学的表演理论真正应用于舞台表演中。这一过程不仅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也让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

2025-07-03 07:13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