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我国各省市2025年高考成绩相继揭晓。紧接着,全国1291万考生即将步入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在众多选择中,长三角地区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脱颖而出,该地区的高校数量占全国近20%,而“双一流”高校更是达到了1/4.无疑成为了高考生填报志愿的热门选择。除了教育资源,一个城市对高考生的吸引力还体现在其发展潜力、产业密集度以及城市的友好程度等方面,这些都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全国教育资源分布的版图中,长三角地区呈现出显著的高地态势。无论是高等学府的密集程度,还是学科领域的完整性,长三角都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

在深入审视长三角地区的内部高等教育格局时,我们发现,上海以及三个省会城市在高校数量上占据了第一梯队的位置。然而,随着高等教育逐渐步入普及化的发展阶段,数量的增长并不等同于质量的提升。以合肥为例,其近六成的高校为高职(专科)院校。因此,当我们聚焦于含金量更高的“双一流”高校时,便可以发现,上海和南京两座城市在高等教育质量上形成了明显的断层,上海位居第一,南京紧随其后,位居第二。这种格局体现了两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长三角一共拥有37所双一流高校(8所为985),其中江苏拥有16所,而省会南京就占据了13所。上海双一流高校数量排在江苏之后,为15所,浙江和安徽则各有3所。

37所双一流高校中,作为C9(九校联盟)成员的华东五校(简称“华五”),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为熠熠发光。

上海双一流高校数量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4所985高校,在长三角也常年位列高分榜。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表示,今年上海“双一流”高校本科扩招近2万人,招生名额基本悉数投入新兴学科领域,例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相关学科。

南京,位居京沪之后,坐拥最多双一流大学,是该省的省会。这里的高校学科设置完备,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并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南京大学,凭借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全面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望。

长三角地区部分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同样不容忽视。以徐州为例,这里坐落着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为特色的中国矿业大学。而在苏州,2024年其财政教育支出高达460.9亿元,位居全省首位,显示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极大重视。为了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苏州已吸引40所高校在此设立51家研究院或高等教育研究院。此外,C9高校也纷纷在苏州布局,而与牛津、杜克、蒙纳士等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项目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苏州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