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2025年度省企业研发中心认定的结果,其中,安徽福晴医疗装备有限公司成功跻身合肥市入选的五家生物医药企业名单。

在安徽福晴医疗装备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仅仅五年的新兴企业内,各种顶尖、精密的医疗设备琳琅满目。这里不仅拥有国内首台套的CLIMBER148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该系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诊断服务;还配备了将“精准诊疗”带到百姓身边的移动磁共振诊疗车,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此外,公司还成功研发了填补国内自主研发空白的无液氦超导磁共振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超导磁共振领域的竞争力。这些先进设备的涌现,让人目不暇接,见证了福晴医疗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的飞速进步。

在该公司负责人看来,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合肥科技农商行的一路支持。

“2023年,我们研发资金紧缺,合肥科技农商行为满足初创期企业的研发需求,向我们发放1000万元贷款,同年,还带动4家投资机构先后入股。”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债权股权互动,让企业轻装上阵、发展提速。”

当前,安徽正加速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贷投批量联动”正是其中贯通“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破解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投入、缺乏抵押担保”与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风险收益不匹配困境的创新尝试。

“针对科创企业特别是早期小微科创企业高成长性、高不确定性的特点,我们将‘贷投批量联动’服务模式作为金融产品改革的重点举措,并于今年将试点地区向全省扩围。”安徽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对初创企业“先贷再投”助力产品研发,对成长企业“先投再贷”满足扩大生产需求,对成熟企业“边贷边投”推动战略资源整合。

目前,“贷投批量联动”服务模式已为全省1900户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贷款284亿元,带动股权投资超过400亿元。

我国当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支持体系中,信贷资金占主导地位。业界一直呼吁更多银行、保险等资金作为长线资本进入股权投资市场,为早期科创投资提供更多支持。

在今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提出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试点政策,允许AIC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投资,这为安徽省带来了显著的政策红利。为响应这一政策,安徽金融监管局大胆创新,将AIC基金引入“贷投批量联动”服务模式,实现了“银行系资金+银行信贷+创投机构”的三轮资金交叉投放。这一创新举措旨在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债权和股权的实际需求,为安徽省的金融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去年年底,安徽省成功落地了首只股权投资项目基金,此举标志着该省在资本市场创新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该基金实现了7000万元的资金投放,这笔资金被用于支持乐凯科技的扩产项目以及研发中心的建设。通过采用“贷款+股权投资基金”的创新模式,有效助力企业加速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一旦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5亿元人民币。安徽省金融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在介绍这一进展时表示,今年8月,安徽省再次迎来了一项重要突破,即由AIC参与组建的基金正式成立,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引入了银行系保险资金。未来,安徽省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为科技型企业引入更多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