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踏入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的立春文化展览馆,您将步入序厅,那里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营造出仿佛置身于春日竹林中的光影交融、生机盎然的氛围。

继续前行,您将目睹一幅名为《九华春景图》的数字长卷,这幅作品巧妙融合了民间剪纸艺术和余东农民画的特色,其中还融入了对春神句芒的祭拜和迎接新春的祝福。这幅画将立春的传统习俗与春天的美丽景色完美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古代迎春祭春的习俗。

环顾整馆,还有地面互动、文字瀑布、光影庭院……通过多种科技手段,观众可沉浸式体验中国“二十四节气”和当地非遗“九华立春祭”。九华乡妙源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海根说,这里是目前衢州市科技体验感最强的文化展馆之一,“我们深挖立春文化内涵,将自然景观、文化资源、数字科技交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科技赋能现已成为乡村(类)博物馆建设标配,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夏丹荷认为,以数字技术辅助基层文化服务场景,能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精准供给与高效触达。如浙江乡村(类)博物馆正在开发的数字导览系统,将运用AI讲解、藏品定位分析等技术,将分散的乡村(类)博物馆串联成“文化走廊”,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博服务。

此外,优质文博资源也通过乡村(类)博物馆直达基层。浙江省建立跨区域文化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博物馆学会乡村(类)博物馆专委会、乡村(类)博物馆联盟等平台。浙江自然博物院举办乡村(类)博物馆讲解员培训班,对帮扶的32家乡村(类)博物馆共42名讲解员进行了专业培训指导;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日常展览和教育活动中多次融入乡村(类)博物馆展览展示,举办“美美与共·国丝与乡村(类)博物馆”等多项活动,邀请乡村(类)博物馆馆长到馆开设竹编工艺等相关课程。

为充分发挥国有博物馆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们特地组建了一支由知名高校及省市博物馆专家共同构成的专家组。朱海闵局长在浙江省文物局的相关会议上指出,该专家组将致力于推动优质博物馆与乡村(类)博物馆之间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实施讲解员队伍培训、展览内容指导、联合举办展览以及构建资源共享机制等多种方式,实现点对点的结对帮扶,从而有效提升乡村(类)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