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作为全球瞩目的文化遗产地,西递村拥有224幢历经明清两代的风雨洗礼的古民居,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村中,其中124幢更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西递镇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种“镇景村”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下,镇、村、户三级遗产管护网络得以构建,确保每一幢古民居的修缮工作都遵循着严格的规范和程序,使得这份历史的瑰宝得以得以延续并焕发新的生机。

“修老房子不能瞎动,得让砖木‘记得’原来的样子。”胡一洪介绍,每次修缮都要历经十几道流程,先由村民或产权人提交申请,再由专业团队现场勘察,拿出贴合原貌的设计方案,施工中还有专人全程监管,最后通过多部门验收才算完成。

光守住“形”还不够,西递村更想让老建筑“活”起来。村里从门票收入中划出20%作为文物保护基金,再按比例给村民分红,激发村民保护古民居的积极性,实现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观念转变。不仅如此,村里还在绣楼里复原“抛绣球”传统婚俗,祠堂里定期表演徽剧,曾经的老商铺改成非遗体验馆,游客能亲手制作徽州竹编……夜晚,义务打更队的梆子声穿过街巷,既提醒安全,也把明清以来的打更文化传了下来。如今的西递古民居,不再是封存在时光里的“老古董”,而是能承载生活、传递文化的新空间。

往昔我曾做径山访客,至今笔端犹留山色韵。优越的自然环境,价值无可估量!当夕阳西沉,金光洒满古村夜幕,溪水之中倒影着灯火与马头墙。胡一洪漫步在青石板小道上,言语中洋溢着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