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吴淞地区DWS-11单元(三岔港楔形绿地)01、02、03、04、08、11、16、17等街坊专项规划》已正式对外公示。本专项规划涵盖了总面积约5.25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此次规划以生态优先、文化传承、民生福祉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个既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又具有开放门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区。通过精心设计,该规划将为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岔港楔形绿地所在的区域——外高桥地区,不仅是长江口空间战略协同发展中的关键支点,更是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示范区与上海市区北部衔接的重要枢纽。随着区域铁路建设的不断完善,外高桥地区已成为这一示范区连接上海市区北部的重要节点。同时,该楔形绿地地处大吴淞地区,这一区域作为上海“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北转型主阵地,在新的城市空间战略布局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为了确保这一区域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并与《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的要求相衔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我们正式启动了本次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旨在从更细致的层次上指导该区域的开发与发展。

本次规划范围位于大吴淞地区DWS-11单元,总面积约为5.25平方公里。其中新编区域范围东至双江路、南至港城路-凌横浜-毛家浜-江东路-严家港、西至黄浦江、北至外环高速,面积约4.01平方公里。局部调整范围包含由凌横浜-港城路-规划一路-规划三路围合的区域、由港城路-双江路-规划二路-规划六路-规划十路-规划五路-康悦路围合的区域以及由严家港-双江路-江东路围合的区域,面积约1.24平方公里。

作为大吴淞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岔港地区在遵循《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明确的“生态文化地区”功能定位基础上,面向上海2035“创新、人文、生态”总体愿景,把握“三水交汇、江海门户”的区位优势,突出楔形绿地生态资源和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定位为“上海之门”的“绿色前厅,文艺汇场”,致力于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实践地,文化艺术博览园,公园城市示范区”,彰显上海江海交汇、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开放门户形象,融入文化艺术博览等功能。

在空间布局上,三岔港楔形绿地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片五廊”的空间景观架构。“一心”指生态翡翠绿心,即围绕翡翠山、清洲湖打造片区的生态核心;“两轴”指沿黄浦江展开的滨江文化轴和与大吴淞宝山十里画卷相对应的韧性生长轴;“三片”指三大主要功能区,包括艺海科普港湾、创新人文社区与滨江森林公园;“五廊”指指状放射的五条生态廊道,包括江口廊、人文廊、外环廊、森林廊、活力廊。

在规划区域内,新划定的区域将主要规划为绿地和水域用地,旨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滨江地区和沿湖地区将成为文化设施和商业用地的重点布局区域,以促进区域文化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而在北部的生态区域,将规划一处医疗设施用地,以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此次区域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将凌横浜沿线的其他绿地调整为公共绿地,以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其次,增设一座跨河慢行桥梁,打造一条高品质的景观带,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还将对现状10号线沿线的公共绿地进行调整,优化绿地布局,提升区域绿化水平。

据悉,这项针对三岔港楔形绿地进行的专项规划,不仅将为浦东地区增添一片“城市绿洲”,还将促进生态与文化的交融,以及与民生、产业的紧密结合,彰显“上海之门”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