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提及冬虫夏草,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离不开“天价”和“高不可攀”的标签。这种野生珍品被誉为“黄金草”,其市场价格常常攀升至每公斤十几万元之巨。然而,阜阳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经过不懈的技术攻关,成功突破了人工培植冬虫夏草的难题,这一重大突破有望显著降低其价格,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这一珍贵药材的益处。

8月12日,参观阜阳师范大学的科研试验基地时,我们看到一片整齐排列的规则“小屋”。这些“小屋”实际上是为了模拟高原环境而设计的仿生舱,它们的主要用途是进行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冬虫夏草仿生培植高等研究院的负责人侯金波这样解释道。

靠近仿生舱,看到在舱门旁边有一块显示屏,上面有舱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空气质量等数据。仿生舱内冷气逼人,与外面的高温形成鲜明对比。

侯金波告诉记者,他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取了冬虫夏草各个生长阶段的最优参数,将这些数据编写到程序里,仿生舱会自动进行环境调控,为冬虫夏草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人工培植冬虫夏草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麻烦,为此,侯金波研究了十年。

“冬虫夏草是一种叫中华被毛孢的真菌侵入蝙蝠蛾幼虫体内形成的,想要人工培植冬虫夏草,需要先从冬虫夏草里面提取中华被毛孢真菌。”侯金波介绍,接着要对蝙蝠蛾幼虫进行驯化。蝙蝠蛾幼虫生存在高原地区,移植到平原地区有应激反应,导致成活率低。2022年,团队才完成对蝙蝠蛾幼虫的驯化。

2024年10月,侯金波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菌类自动化栽培系统”,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成功培植冬虫夏草。“该系统将虫草人工培植存活率提升至82.3%,里面蕴含的活性成分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差无几。”侯金波兴奋地说。

在侯金波看来,冬虫夏草实现人工培植,将对市场带来深远影响。野生冬虫夏草依赖高海拔特殊生态环境,而且生长周期长,一般3年至4年,因此产量低。由于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调节免疫等功效,市场需求量大,供需矛盾不断推高其价格。

目前,这项技术以200万元的价格投入阜阳一家高科技企业,计划建设一座2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车间,并配备100套仿生舱,从而实现年产2.6吨虫草的生产规模,预计年产值将超过2亿元。

侯金波指出,随着人工栽培冬虫夏草的规模持续增长,野生冬虫夏草供应短缺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这预示着,曾被视为“软黄金”的冬虫夏草,将逐渐变为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珍品。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