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从安徽省疾控中心传来消息,目前正处于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时段。根据安徽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个月内,全省因食用毒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数量已位居各类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的首位。在这些中毒事件中,绝大多数是由大青褶伞这种常见的毒蘑菇引起的。专家们提醒广大民众,为了预防毒蘑菇中毒,务必牢记以下“三不要”原则。

“人们普遍认为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这种观念可能深入人心,实则存在认知误区。据专家介绍,大青褶伞便是利用了这一心理误区——它并不具备鲜艳夺目的色彩,也不呈现怪异诡谲的形状。这种看似安全的“朴素”外表,往往使人们在野外采摘时对其放松警惕,从而导致误采误食中毒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大青褶伞,俗称青褶环伞、铅绿褶菇、绿褶菇等,因伞褶幼时呈白色,长大后呈浅绿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

在夏秋高温多雨的时节,大青褶伞迎来了它的“黄金生长期”。你可以在公园草地、山林边缘、菜地周边甚至城市绿化带里,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这增加了人们误采的可能性。大青褶伞还经常与无毒的野蘑菇混生在同一环境中。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人而言,面对大青褶伞这类“伪装高手”时,极易发生误判。正是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大青褶伞成为了导致安徽省毒蘑菇中毒的“主力军”。

该中毒主要引发胃肠型症状,其潜伏期较短,通常在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症状,极少数病例的潜伏期可延长至5至6小时。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例还可能伴随焦虑、出汗、怕冷和心慌等不适,严重病例甚至可能出现脱水现象。

治疗中毒主要措施包括促使呕吐、清洗胃内容物、促进泻药作用或服用活性炭以排除毒素,以降低毒素吸收。同时进行相应的症状缓解和支持治疗,如补充液体、提供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通常恢复速度较快,病程通常持续数小时至3天。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