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人形机器人不仅活跃于竞技场上的翻滚腾跃,更在工业生产线上展现出精确的操作能力。一个引人深思的现实议题受到广泛关注:人形机器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究竟还有多长的距离?

机器人从实验室阶段过渡到产业应用领域,必须攻克技术难关、遵循伦理准则以及实现成本优化等挑战。

本月,北京城内盛况空前,接连迎来两场备受瞩目的世界级机器人盛会。首先,8月8日,备受期待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的200余家机器人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会议期间,百余款创新机器人新品惊艳亮相,展现了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 紧接着,8月14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主题的运动会盛大启幕,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顶级队伍参与。从会场的学术交流到赛场的激烈角逐,人形机器人纷纷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技能和风采,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科技的盛宴。

跑步、跳舞、翻跟头、穿越障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500余名钢铁“健将”走上国家速滑馆的赛场。最后一个比赛日的5V5足球赛中,“清华火神队”用自主研发的算法和策略以1∶0击败德国队夺冠。

“足球项目共有海内外48支队伍参赛,使用的全部是我们的机器人。”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董浩介绍,皮实耐摔、开发者友好,是加速进化机器人的显著特点,“参赛队在我们的框架基础上,再进行决策程序的开发。”

33.71秒、394.40秒,这是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和H1机器人分别在100米障碍赛、1500米比赛夺冠的成绩。尽管与人类专业选手比起来,机器人的成绩还有差距,但在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看来,这也意味着机器人还有很大的潜力,“用不了多久,机器人一定会比人类跑得快。”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机器人中心研究员贾宝雄认为,在跑步、跳舞等特定任务中,人形机器人在极限状态下的运动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但要让人形机器人真正进入日常生活,还需在多个方面取得突破,“其在通用场景中的自主性、运动与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与人交互时的安全性,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全球范围内,硬件物理性能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决策能力正经历着代际的飞跃,而数据集、虚拟仿真等支撑技术也在不断巩固和提升。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指出,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呈现出多点突破和协同跃升的良好态势,这一领域正处于从实验室技术突破向产业化应用跨越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正引领着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