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期,上海书展迎来了首个周末的客流高峰日,人气旺盛,日场和夜场的门票在开放前一天便宣告售罄。清晨,上海展览中心位于南京西路的入口处,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读者们热切地等待着入场的机会。在友谊会堂内,接连不断的精彩活动如同磁铁般吸引着人潮,使得原本有序排列的队伍变得弯弯曲曲,仿佛看不到尽头的长龙。踏入展场,只见人群中摩肩接踵,不仅有年迈的白发读者,还有不少带着孩子一同前来的家庭,以及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一书展的生动景象。

热闹非凡的上海书展吸引了各年龄层、各兴趣爱好的参观者汇聚一堂,同时也让出版界乃至更广泛的文化产业深刻感受到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9:30

刚开展半小时,两场高人气活动——青春作家刘同和漫画科普大V“混子哥”陈磊的见面会同时在友谊会堂举办。在“跟着混子哥边画边学!——混知分享会”现场,400个座位满座,一名三年级小读者的母亲说“混知”系列让孩子培养起了阅读习惯。

记者采访了一对姐妹,姐姐魏晓上大学,妹妹是中学生。“混知”系列用幽默的视觉表达,提炼简化知识的形式,得到姐妹俩共同的喜爱。“下一场去哪里?”魏晓答:“童书作家杨红樱的见面会!”“妹妹喜欢吧?”对记者的问题,魏晓扑哧笑了:“是我喜欢。妹妹看的书比我成熟。”

用年龄划分阅读兴趣,有时可能反倒是一种局限。

13:00

“国潮顶流‘三毛’诞生90周年暨三毛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办。少年儿童出版社三毛图书编辑部主任周婷是这场活动的现场总调度,“每年三毛图书在上海书展最闹猛的就是签名活动,读者提前几天到展台买书就会打听哪天可以签名。90年前,三毛漫画在《晨报》副刊连载时,无数市民追着看;90年后在上海书展,依然有这样自发性的市民活动。”

今年是“三毛”90岁生日,特别推出《三毛从军记全集》珍藏版和《三毛流浪记》彩绘版。发布会现场,坐在记者身后的年轻男孩满眼炙热地盯着舞台,一问才知,他是从江苏连云港来的大二学生小郭,第一次来上海书展就是冲着“三毛”活动来的。“我去过江苏书展,上海书展更大、人更多。”小郭手里捧着两本“三毛”,一本封面已经泛黄,另一本《三毛新生记》是他刚在书展买的。

记者翻开书页,版权页上印着2013年出版,封面上的小贴纸是手写名字和“四(3)班”。为何这么喜欢三毛?他挠挠头回答:“就是看着它长大的,有感情。”

经典IP是出版的宝库,如何持续激活经典,俘获一代代像小郭这样的读者,可能是周婷这一代和更年轻的出版人要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问题。“‘浪浪山’激活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希望有更多我们童年时代的回忆能再度火起来,让我们的孩子一样喜欢。”带着孩子来参加“三毛”活动的刘女士说。

14:30

烈日当头,等待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新书分享会的读者从友谊会堂入口,一直排到东阳光篷背后。离活动开始还有1个小时,800个活动号码牌早已发完。有的读者准备充分,带着小折椅、太阳伞准备“持久战”,有的以行李箱为凳子,或是铺个垫子席地而坐。

队伍中段,记者发现,一位中年女士坐在小板凳上边排队边看书。“刚买的,就是作家一会儿要分享的新书《桃花源没事儿》,正好先读起来。”医院财务李女士说,自己是陪女儿来的,她指指一旁也在看书的小女孩。“家里有很多马伯庸的书,她特别迷。前几天,我看到网上一个马伯庸的访谈视频,很触动我,又正好看到他在上海书展有活动。我问女儿,愿不愿意参加?去的话,做好至少要排两个小时队的心理准备。她说愿意,我们一早就从莘庄坐地铁来了。”

马伯庸的什么话打动了这位母亲?李女士告诉记者,“马伯庸说,作家不是一个职业,一个身份,而是一种状态。特别是他说,想写作,先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先要解决温饱。只要有灵感,想写,写作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她扭头看女儿,“她上初一,也喜欢写作。希望有点榜样的力量。”

“您说的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候场》对马伯庸的访谈。”“对对,就是《候场》。”

李女士还告诉记者,除了参加马伯庸的活动是计划好的,上午,母女俩已在会场里逛了几个小时,“看到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一场活动,我觉得肯定好,女儿没看过这方面的书,还没兴趣。我想,不能勉强,等她自己找到兴趣。”

16:30

记者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展位“截住”了刚做完一场直播活动的葛剑雄。从11时45分的第一场新书分享会开始,这已是80岁葛剑雄当天完成的第三场活动。当日17时,还有一场“悠悠长水:历史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分享会在中央大厅等待他发布新书《谭其骧学术传记》《江河流淌看中国》。

“书展是延续作品生命力最好的场所。只要时间不冲突,我跟出版社说,‘你们尽量排’。我也很感动,第一场《中国人口三千年》分享会,我还没到现场,读者就在门口排了很长的队,甚至还有很多小朋友。有的读者带来了我以前出版的书,有一对兄弟,一个念高中,一个念初中,拿着我的文集。我说,这个书你们看不懂吧,念高中的孩子说,看得懂,一直在看。”

记者询问起刚刚遇见的那对温馨的母女,葛剑雄教授微笑着点头确认:“孩子们确实应该给予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阅读。”他回想起当天遇见的众多小读者,“有些孩子可能现在还无法完全理解,就像我小时候一样,但偶尔能领悟到一些内容,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甚至影响了我至今。他们也是这样。”

熙熙攘攘的人群、浩瀚的书籍海洋,上海书展无疑是点燃阅读热情的绝佳之地。正如众多读者所坦言,“踏入书展,无需他求,只为那份沉浸在阅读氛围中的愉悦与投入感。”

2025-09-02 06:31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