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的前任院长单霁翔先生多次强调,要使文化遗产资源焕发生机,激发人们的兴趣和热爱。只有当人们真正喜欢并热爱这些文化遗产,才会自发地去保护它们。这样的文化遗产才能以更加尊贵的姿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30%扩展至如今的80%,实现了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
提升历史建筑的公共性,不仅是让文化遗产资源焕发新生的重要途径,更是全球城市更新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以威尼斯旧行政官邸大楼(Procuratie Vecchie)为例,这座始建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历史建筑,就坐落在被誉为“欧洲最美客厅”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北侧,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经过长达5年的精心改造,使得这座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改造工程涵盖了恢复一楼和二楼的内部装饰,增设了新的垂直交通系统,并对三楼进行了全面改造,使之成为公众可进入的展览空间、工作空间、活动空间以及礼堂。2022年,经过精心修缮的旧行政官邸大楼重新对外开放,这是该建筑自建成以来500年来的首次全面开放。开放当天,短短几个小时便收到了2000余次参观预约,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如今,旧行政官邸大楼不仅成为圣马可广场的一个新的观景平台,更通过这一点的激活,带动了整个区域的活力与繁荣。它的重新开放,不仅让这座历史建筑“活”了起来,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感受威尼斯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
当历史建筑通过各种形式的开放实现公共性提升,不仅可以实现空间重塑,并且能够助力文化传承甚至创造经济收益,从静态叙事到活态叙事,从成本中心转化为价值引擎。
在外滩12号提供的导览解说中,“植入”了多项关于浦发银行的信息,如:“由海派书法大家胡问遂题写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牌匾”、“《证券法》颁布后,规范上市的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行业率先推芯片、实行客户经理制、引进境外投资者”等。许多人刷到了如“外滩C位大楼”、“外滩最昂贵的建筑”的小视频,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品牌传播。除了提升品牌形象,讲解员在导览最后会安排浦发银行对公众的金融服务,引导参观者辨别假钞、识别电诈,同时根据参观者需求提供业务服务,推动形成业务转化,有望形成“开放 →增收→反哺保护”的闭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钱宗灏多年来关注外滩的公共性,在《上海外滩——东亚最负盛名的国际公共空间》一文中,他指出,外滩从它形成之初就已经具有了国际化的社会公共空间的重要内涵。
“原来就出入自由的,只是一般人等或觉得会受阻拦,不敢贸然入内。如今通过官宣开放,尤其对旅游者来说是好事。”钱宗灏表示,对于有限开放,参观者完全能够理解。关于因开放而可能引发的游客与客户之间的矛盾以及文保方面的风险,他建议可以借鉴国际案例的措施,比如卢浮宫里有些房间的宫廷陈设与参观者之间做了软性隔离,大英博物馆也有软性隔离。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城市更新院院长邹勋曾主持外滩12号华人厅的修缮,他对“有限开放”表示赞同,作为金融机构的营业点,会涉及安全、隐私、内部管理等一系列挑战,有限开放、有序管理更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初衷。从全球案例来看,最具有开放性的建筑一般是教堂、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建筑,通常也要进行预约,防止对历史建筑造成破坏和损伤,也防止人流拥挤带来的安全风险。
1995年上海市政府迁出大楼,浦发银行进驻前拨出巨款,按照修缮如故的原则将建筑修复。为慎重起见,银行方面请来了法国罗浮宫总建筑师纪尼科、英国温莎堡修复专家唐纳德·英索尔等人,对这座建筑进行“会诊”,原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建筑师章明主持修缮工作,在多方努力之下,被岁月掩盖在涂料中的世纪壁画重现于世人面前。章明还主持了外滩1号、外滩15号、外滩23号等历史地标的修缮,她告诉研究员,世界各国大城市的新建筑都是差不多的,各有特色的是那些承载着城市历史的老建筑。
研究员发现,步入大楼,许多参观者都自动“切换”成高举手机、抬头仰望的姿势,章明带领工人用小凿子一点点恢复原状的穹顶壁画,在社交平台被冠以“绝美”、“震撼”等形容。外滩12号拥有众多精彩细节,邹勋建议设立专门的开放日,比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放华人厅等更多空间,管理者需要规划好参观与办理业务的两条动线,确保内部功能正常开展。据悉,今年6月14-15日,浦发银行已配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安排4场专场预约参观活动。
步入大楼,许多参观者都自动“切换”成高举手机、抬头仰望的姿势。
建筑不仅仅是为了观赏而存在,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们的实际使用。邹勋指出,无论是作为金融机构,还是零售、餐饮等多元化业态的场所,这些历史建筑都彰显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外滩,作为上海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里程碑,其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在当代依然具备继续发挥作用的条件。因此,外滩理应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街区,持续不断地发展和繁荣。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从“流量狂欢”到“产业繁荣”:南京路二次元经济的进阶之路2025-07-25
- 外滩12号“有限开放”模式:文物保护与公共文化供给的平衡之道2025-07-25
- 《巨物之城》:中国首部机器人戏剧的突破与启示2025-07-21
- 2025小剧场生存法则:悬疑与喜剧霸屏,精品化与IP运营成关键2025-07-21
- 上海小剧场暑期档:从《庆余年》到《流星之绊》,沉浸式戏剧引爆文旅消费2025-07-21
- 中国原创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纪念版东京首演:文化出海的新里程碑2025-07-21
- 新大众文艺时代:全民创作、技术赋能与文化共鸣2025-07-21
- 北京网络剧创作新趋势:政策赋能、文学筑基与产业升级2025-07-21
-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科技光影闪耀山城 28部国际佳片汇聚重庆2025-07-21
- 合肥"绣花功夫"城市更新:方桥小学口袋公园的民生温度2025-07-21
- "感知上海"文旅升级:打造日本游客深度体验新路径2025-07-21
- 南京"日展+夜市"创新模式:文商旅体展融合撬动亿元消费2025-07-21
- 守艺更守密:黄浦区发布全国首个《老字号商业秘密保护指南》2025-07-21
- 从第三跃居第一:澳门凭"娱乐休闲+居民友善"双优势征服内地游客2025-07-18
- 散文诗影像革命:《我的阿勒泰》如何用4K草原美学重塑电视剧语言2025-07-18
- 从"神探传奇"到"技术演进":《我是刑警》用纪实笔触重塑刑侦剧叙事2025-07-18
- 白玉兰奖"青春语态"突围:从《西北岁月》到《边水往事》2025-07-18
- 《锦绣芳华》热播带火取景地:潍坊沂山、西安大唐不夜城成暑期打卡热点2025-07-18
- 陈思诚监制新作《恶意》7月5日上映:如何打破传统悬疑片叙事套路2025-07-18
- 指挥家or作曲家?萨洛宁的"双重身份"在MISA舞台绽放2025-07-18
- 最新文章
- 热点内容
-
- 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获得
- “绿色救生圈”防溺水志愿服务项
- 7万人次挤爆草莓音乐节!北京“
- 6.62亿用户的非遗新舞台:微短剧
- 悬疑类型“出海”加速度:中国电
- 电影节主会场变身"电影生态综合
- 顺风车体验升级:嘀嗒出行用"路
- 历史建筑活化的三重境界:从故宫
- 从机关食堂到夏布小镇:重庆151
- 韩国演员李世荣和日本男演员坂口
- 电影《芭比》制片人及主演玛格特
- 秦岚艾伦《成家》破题婚恋焦虑:
- 茅奖三部曲收官之作:《主角》上
- 萧亚轩透过经纪人回应:黑粉、造
- 2025上音音乐戏剧系毕业大戏《泰
- 90岁德邻公寓焕新重启:北外滩再
- 电影《阿克达拉》将于6月21日起
- 韩国男团SEVENTEEN成员崔胜澈因
- 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为292.31亿
- “探险岛”主题园区内全新打造的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