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年来,北京网络剧的创作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北京大视听”品牌的引领下,众多高质量的网络剧作品如《我的阿勒泰》、《滤镜》、《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白月梵星》等脱颖而出,成为了行业的亮点。如何持续推动网络剧向精品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了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议题的探讨,旨在为网络剧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助力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在“屏中万象,剧领风潮”主题的网络剧创作研讨会上,与会嘉宾们围绕网络剧精品化的核心要素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普遍认同,完善的政策体系、稳固的产业配套以及肥沃的文学土壤是打造精品内容不可或缺的基石。北京市正全面推进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的升级、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及宣传推广力度的加强,旨在为创作者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特别是怀柔“中国影都”的规划,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影视及服务优势,为产业的创新和精品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为从源头夯实剧本根基,北京市广电局已连续三年联合中国作协,共同推动“影视+文学”的融合转化。在本次研讨会的特别环节,中国作家协会向业界隆重推荐了15部具有高度网络视听转化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这批作品涵盖现实、历史、科幻、悬疑等多个领域,情感真挚、思想深刻。既有苏童的《好天气》这样描摹时代变迁中个体悲欢的力作,也有祝勇以故宫文物南迁为背景的《国宝·山鸣谷应》;既有海飞讲述明代抗倭谍战的《昆仑海》,也有段子期充满奇特想象的科幻小说《倍速世界》;此外,还包括反特故事《第一个十月》、志怪小说《两心图》、探险小说《丝路古船》、社会派悬疑《追凶》等。这批优质文学IP的推荐,为网络剧精品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源头活水”。

面对市场的新变化,来自头部平台与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精品创作方法论。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提出,在不确定性中重建“相信的力量”,需要通过“长短结合、量质结合、新老结合”深耕创作,以开放生态滋养行业未来;西嘻影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晓培认为,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在于“真实”,需通过细节还原与共情逻辑打动观众,并以多元性对抗方式,在温暖底色中探讨社会议题;上海尚世影业总经理周瑜则表示,将始终坚持以“真善美”为主题,以专业诚心和敬业匠心打磨作品,践行“上海出品”的创作使命。

此外,产业策略的最终目标在于激发创作者的个体表达和艺术追求。青年导演王育萌在分享自己的创作初心时,透露出对北京文化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已根植于他的血脉之中。他希望能够创作出既具有北京独特风情,又能引起广泛情感共鸣的故事,让北京文化的魅力与普世价值相互交融。而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二级演员刘端端,从表演者的角度切入,深刻地阐述了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过程。只有演员完全投入到角色之中,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赋予角色以真实而鲜活的灵魂,使其在舞台上栩栩如生。

2025-07-21 09:4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