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在8月份,上海多户企业纷纷推出主驾驶位无人操作的出租车服务Robotaxi,并向公众开放试运营,这标志着上海正式迈入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的新阶段。

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顾虑——对于无需驾驶员操控的智能联网汽车,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归属和保险理赔将如何处理?乘客若遭受伤害,又将获得何种保障?

事实上,关于相匹配的保险产品,相应的政策已经有所涉及。

《智能网联汽车试点上路及通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参与试点的主体需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上,为上路行驶的车辆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并须购买每人保额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

同时,对于无人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明确,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道路旅客运输应依法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

综合上述规定,目前无人驾驶出租车保险至少需要包含以下三类险种:交强险、承运人责任保险,以及不低于500万元保额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

交强险,即“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一项机动车基础法定保险,覆盖交通事故中对第三方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基本赔偿;

承运人责任保险,保障对象是车上乘客,如果车上有乘客在事故中受伤将获得赔偿;

交通事故责任保险,一般指的是商业三者险,是指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使得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合同约定额度内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用于补充交强险的赔付缺口,提供更高额度的第三方责任保障。

以小马智行为例,记者从小马智行了解到,小马智行和平安产险合作,为搭载L4级技术Robotaxi投保了专属的保险产品组合,包括交强险、100万元至200万元保额的承运人责任保险,以及500万元保额的商业三者险。

也就是说,如果乘客在上海乘坐小马智行Robotaxi时发生事故,且判定为无人驾驶出租车负有责任,车内乘客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有乘客受伤,将获得最高200万元的赔偿。

与传统的车险主要关注由人类驾驶员造成的风险不同,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保障则完全依赖于其软件与硬件系统的安全性,这构成了一个全新的风险领域。目前,保险公司的产品线中尚无完全适配这一新型风险环境的保险产品。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保险产品的设计都遵循着大数法则。然而,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年轻”的特性使得该技术难以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数据。因此,目前市场上的自动驾驶相关保险产品大多采用“定制化”策略。在参照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这些保险产品通常采用“车险、财产险、责任险”的组合方案进行承保。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