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上海市中心区域规模最大的非成套老旧住宅改造工程——位于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彭一小区,现已迎来首批住户领取新房钥匙并陆续搬入。

经过长达四年的精心改造,彭一小区的旧貌换新颜,原本的40幢非成套老旧住房摇身一变,成为了17栋现代化的高层住宅。每户居民都拥有了独立门户、专属厨房和卫生间,电梯、地下停车库以及小区内的公共绿化设施一应俱全,生活环境堪比新建的商品房。此外,彭一小区的大门口旁,一座集游泳池、文化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综合体也即将竣工并对外开放。2110户彭一小区的居民们终于圆了他们的“品质新居梦”。

伴随着彭一小区居民的返迁,上海首批工人新村之一的彭浦新村街道,经过20年的改造工程,终于画上了句号。彭浦新村的非成套老旧住房已成为了过去。

72岁的居民赵启明是首批回搬的居民之一。他的新居“厨房能放进一个冰箱,卫生间可以摆进一个洗衣机。阳台很宽敞,日照也充足,可以摆些花草。”老赵欣喜地规划着。

能拥有独用的厨房、卫生间、阳台,曾是很多彭一小区居民的“执念”。

老赵6岁时跟着父母住进彭一小区,17.3平方米的房间最多时住着6口人,拥挤逼仄。后来房子里只剩下他自己住了,“面积够用,但房子太老了,环境跟不上居住需求”。

改造前的彭一小区,是典型的“老破小”。老赵家的屋里墙面常年渗水,屋内终年弥漫着潮气。“如果能有个晒得进阳光的阳台,该多好呀!”老赵那时候经常这样想。

原址重建后的新房,对像老赵家这样的租赁户,在保留原有房屋使用面积的基础上,每户额外增加约2平方米使用面积,同时“赠送”独用厨卫和阳台。房屋实现成套后,居民还可按照上海市公有住房的管理规定进行买卖交易。老赵打听过,将来花2万多元就能买下这套房的产权。

在另一幢楼,74岁的居民彭菊华用新领到的钥匙打开了房门。彭阿姨这套房子算得上小区内的“豪宅”:80多平方米的“小三房”,两间房间朝南,配有两个阳台。

改造前,彭阿姨家也是“小三房”,有60多平方米,但不成套,厨卫设在房间外,在走廊另一头。最糟的是,厨卫设在一间房内,总共3平方米,帘子一拉,左边是厨房,右边是卫生间。“这个设计太‘奇葩’了,我都不好意思请人来家里做客。”彭阿姨说。

彭阿姨家属于产权房,本来就有厨卫和阳台,改造可享受另一套标准:增加20平方米建筑面积。

彭一小区是上海非成套旧住房改造项目中户型设计最复杂的小区:原有户型约282种,更新改造后设计户型96种,前后设计了一年多,修改了20多稿。

“户型设计围绕公平原则,不仅在增量平衡上有所考量,还要权衡楼层布置和小区位置,同时要考虑到租赁户与产权户的得益均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居民的认可与满意。”参与彭浦新村旧住房改造的上海市房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陈健洲介绍。

“你看看这个环境、这个房型,和新建商品房没啥区别!”彭阿姨和老伴笑逐颜开。

彭浦新村是上海有名的工人新村,原有102栋非成套旧住房,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曾经,只有劳模、先进工作者才有可能分到这里的房子。但当年为了解决广大工人住宿问题,一套房子往往分给几户人家共同居住,造成了合用厨卫的情况,再加上年久失修、下水道等房屋基础设施老化,这些房屋慢慢就无法满足现代人居住的需求。“对很多老居民来说,住在彭浦新村,是荣光与失落并存的。”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说。

2005年,彭浦新村在全市率先启动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历时20年,街道先后完成彭三、彭五、彭七、彭一等小区改造任务。20年间,彭浦新村旧住房更新模式不断升级:从最初的“贴扩建”“加层扩建”到“拆多层建多层”,再到如今的“拆多层建高层”,探索了多种改造模式;在改造内容上,由单一改造到综合改造,从厨卫独用到增加电梯、实现高层和增设生活配套等。

模式升级的背后,实际上映照出的是城市更新理念的深刻变迁。以彭一小区的改造为例,静安区便提出了“以小区更新推动社区整体提升”的创新城市更新理念。该区积极收储了多块独立用地,并将这些用地面积巧妙地融入彭一小区的规划中。这样一来,彭一小区不仅空间得到了显著扩大,形态也更加规整,为各类社区功能的进一步注入和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小区的品质,也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繁华的彭一小区,除了拔地而起的17栋多高层电梯住宅,我们还精心配套了一座6层楼高的社区养老院,共设有172个温馨床位。此外,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的“航母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应运而生。陈健洲先生自豪地介绍道,这些完善的配套设施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彭一小区居民的生活需求,更以其辐射力覆盖了整个彭浦新村街道。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新建了一座人行天桥,直接连接党群服务中心,使得居民们可以便捷地步行至1号线彭浦新村地铁站,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