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最近,奥迪宣布推迟至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的决策,这反映出汽车制造商在向电动化转型的战略上发生了显著调整。

据悉,不仅奥迪,还包括奔驰、宝马、大众等跨国汽车企业,均不约而同地将原本设定的2030年左右的电动化目标期限进行了延期。

近期,业界热议不断,纷纷猜测传统汽车制造商是否已开始放弃电动化转型。对此,众多车企纷纷表示,虽然电动化仍是他们坚定不移的长期战略目标,但鉴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现实需求,多元化发展路径才是更贴合实际的策略。奥迪中国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回应:“我们坚信电动出行的未来,并正全力以赴,致力于实现全电动化产品阵容这一清晰且明确的长期发展目标。”这表明了奥迪在电动化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

“大众将在华发起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产品攻势:从今年起至2027年,计划推出30款新能源汽车,全面覆盖纯电动、插电混动及增程式三大品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张岚对记者表示。

这场席卷全球汽车业的战略调整,不仅颠覆了“电动化独大”的行业共识,更预示着汽车产业或将进入多元能源技术并行的“转型深水区”。

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车企不再激进电动化,实则是基于多维因素的理性抉择。一方面,成本考量是关键。全面电动化意味着巨额投入,从电池技术研发、生产设施改造到供应链重塑,资金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全球市场需求的复杂性不容忽视。不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者偏好差异显著。在一些基础设施薄弱、消费者对续航里程有较高要求的地区,燃油车仍具优势;而在部分环保意识强、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地区,电动车发展较快。车企若一味激进电动化,将错失其他市场机会,损害自身竞争力。

传统车企在调整电动化战略时,均将多元技术作为重要的过渡方案。

根据奥迪最新规划,其将延续内燃机(ICE)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的生产周期至2035年后,而在此之前,奥迪的目标是“2033年停产纯燃油车”。

奥迪中国方面对记者表示:“我们注意到全球市场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北美地区的拐点目前正明显后移;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含混合动力车型、增程式车型及纯电动车型)的拐点已于去年达成。”

奥迪公司全球CEO高德诺(Gernot Dollner)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汽车行业百年未遇的转型浪潮,奥迪制定了清晰而稳健的全球产品战略。我们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燃油车、混动车和纯电动车将共同构成我们最重要的三大产品支柱。这一战略判断源自对全球市场的深刻洞察: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和消费者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同样在中国市场,我们也是坚守这三大产品支柱,能够涵盖我们核心车辆的级别区间。”

鉴于市场的波动性和多样性,奥迪公司方面宣布,未来几年内,以尽可能灵活且稳定的方式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组合,涵盖纯电动车型(B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内燃机(ICE)车型,并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和PPC豪华燃油车平台开发的新车型将在此发挥关键作用。

面对电动化转型的挑战,奥迪、奔驰、宝马在调整电动化战略时,均将多元技术作为重要的过渡方案。

奔驰在一年前就有推迟实现电动化目标的举措。2024年2月,奔驰宣布推迟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未来10年将继续更新内燃机汽车产品阵容。对此,奔驰的解释是要在战略上保持聚焦,战术上保持灵活,并采取必要步骤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

奔驰公司坚定地认为,在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下,实行燃油与电动车型并行的双轨策略是最为理性的选择。为此,奔驰对这一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划与调整。原先设定的“2030年停售燃油车”的目标,现已被优化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包括混合动力车型)的市场占比将高达50%”。同时,奔驰也表示,鉴于目前电动车普及速度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同步推进燃油车与电动车的研发与销售,无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明智之举。这一战略调整不仅体现了奔驰对未来汽车产业的深刻洞察,也彰显了其在环保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坚定决心。

宝马同样不断重申,技术的开放性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宝马坚持在每一款产品上均坚持一致的设计标准、创新精神,并应用最先进的技术——涵盖各种驱动方式和所有市场细分领域,以此来满足全球客户的多层次需求。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