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明星从新华两佰下车,经空中连廊进入上影CHAO酒店二楼的VIP室讨论剧本,再通过这条专属通道直接进入上海影城放映厅;完成首映后,有内部通道可直达皇冠酒店一期,从番禺路秘密离场,整个动线 无需暴露于公众视野。这也是拆除了新华两佰与上影CHAO酒店之间的围墙,界面完全开放后的结果。

艺术通道空间左侧为明星专属的金爵会客厅,具有会客、接待、化妆、休息等多种功能,右侧廊道死角,在每一节台阶上安置座垫。它本来只是一个“过道空间”,一二两层各加上小型屏幕后,成为一个有趣的半开放功能厅,一些见面会、小展览、小型放映会、小沙龙,都很喜欢选择这个原来的灰色空间。

整个艺术中心内部,横跨4个空间,可组合成近10种不同用途的路线。这种“建筑叙事链”的设计,让各类活动不再是简单的场地租赁,有一种融入电影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它的功能几何级拓展,从1.5万立方米的放映场所,扩展为6万立方米的文旅商体展综合体。而背后,则是上影集团的“电影+”理念。

从全球看,电影的营收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单纯靠票房,到“非票”收入占据60%以上甚至更多。迪士尼、好莱坞、日本等一些爆款影视IP经久不衰,围绕这些IP,衍生出各类主题乐园、文创周边、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场景,可谓无孔不入,被影迷形容为“ 一个IP可以吃几辈子”。它们形成的综合文化效应,在全球的影响力、输出能力,也远超一部电影的体量。

而国内的电影产业,仍然依赖一次性票房收入为大头,不仅风险高,而且综合输出能力、影响力、持续性都局限于电影热映阶段。所以,无论是现在的观众审美,还是市场环境,都需要将增加影视的“非票”收入作为发展电影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也就是说,除了把传统票房收入做强以外,具备商业零售思维,把电影的衍生内容做好也不容忽视。

影院空间升级为综合文化体,“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王隽坦言。

过去电影院的经理,只要管得了放映就行,而现在除了放电影,影院团队还承担电影以外的内容运营。

比如,B端活动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近期举办的电影盛荟,把活动场地安排在新华两佰的玻璃廊道内,活动主办方别出心裁设计了“电影主题晚餐”,如根据电影《大唐贵妃》衍生的荔枝冰淇淋,根据电影《菜肉馄饨》设计的菜肉馄饨,获得中外嘉宾一致好评。按照这个思路,酒店未来还可以提供很多类似的餐品。

更进一步说,观众好不容易舟车劳顿,当踏进电影院,如何把人留住,增加电影的“离场感”?吃吃喝喝是简单的,买买文创周边也不难。但如果能跟随电影内容不断焕新,那就会更加有趣,并吸引大家常玩常新。

比如,4K修复电影《神女》在影城放映期间,不仅尝试了售卖相关文创和资料,而且还挂出了电影里的旗袍。“未来,旗袍如果设计成可以出售的模式,估计会受到欢迎,这次我们只是在增加离场感上,小试了一下。”王隽说。

实际上,上影的这盘棋不只在上海电影艺术中心这一个空间中着力。

2025-07-12 08:35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