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借助油电结合与智能共享的战术,众多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舞台上努力寻求盈利增长与转型发展的平衡点。

实际上,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竞争领域位于我国,但传统汽车制造商依然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策略的调整。

据调查,目前全球汽车电动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我国,市场持续处于领先地位,预计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47.6%,到2025年5月,单月渗透率有望超过50%,电动车型已成为消费者的主流选择。而相较之下,欧美市场的电动车增长速度正在逐渐减缓。

市场研究机构JATO Dy-namics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纯电动车市场份额增速放缓至14%,较2023年仅提升2个百分点。有数据显示,美国受政策波动影响,电动车销量增速降至10%。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上,目前燃油车也出现短暂回暖现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在告别4月同、环比双下滑后,5月燃油乘用车市场出现回暖。数据显示,今年5月,传统燃料(包括汽柴油、天然气、甲醇等)乘用车国内销量为85.4万辆,环比增长2.2%。与此同时,新能源乘用车5月销量为109.5万辆,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4.7%。这一市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和区域差异性。

J.D.Power调研显示,西北地区燃油车保有量占比高达68%,而混动车型在三、四线城市的销量增速连续18个月超纯电车型20个百分点,这种区域差异反映出能源转型的梯度性特征。

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研,不同消费群体对燃油车仍保持较高偏好。其中,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首购用户中,63%的首购用户更倾向燃油车;30万元以上的高端用户中,76%的用户看重燃油车的机械稳定性。此外,西北地区因气候和充电条件限制,燃油车仍是主流选择。

在业内人士看来,战略回调实则是对电动化单一路线的伦理修正。“这反映了车企以用户场景为核心的新趋势。”卢克林表示,例如丰田汽车在不同市场推出多样化动力产品。在北美,由于消费者对大排量发动机有偏好,丰田仍保留部分高性能燃油车型;在欧洲,面对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消费者对环保出行的需求,大力推广混动车型,其普锐斯混动车型凭借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深受消费者喜爱;在亚洲部分国家,又根据当地城市拥堵路况,推出适合短途通勤的微型电动车。这种根据不同地区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灵活布局动力产品的策略,充分体现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

另外对于企业来说,激进的转型也对其自身盈利有着影响。例如大众集团财报显示,其2024年电动车业务亏损达21亿欧元,而传统燃油车仍贡献65%的利润。

事实上,在电动化不可逆的趋势下,传统车企的转型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需要构建动态平衡的能力——既要保持燃油车基本盘的盈利,又要在电动化领域建立技术壁垒;既要尊重市场多样性,又要坚守长期战略定力。

那么未来的技术路线该如何演化呢? 对此,卢克林对记者表示,未来汽车动力技术将呈现多路线并存态势,但电动化仍将占据重要地位。

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何松松也有相同看法,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大胆断言2025年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历史性转折点,预计全年销量将达1500万—1600万辆,同比增长40%—50%,首次超越传统燃油车销量。乘用车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47.6%进一步跃升至60%—65%。

此外,智能化始终是汽车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方向。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驾驶的本质——即人与车辆的互动,以及驾驶过程中的乐趣与激情——依然是宝马品牌的灵魂所在。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先生明确指出:“不论科技如何演进,宝马始终坚守着这一核心理念。我们不仅致力于生产汽车,更是在创造一种丰富的情感体验。”高翔先生强调,“无论是纯电动车还是传统内燃机车,宝马都将持续保持车内数字化和智能化体验的高标准,并致力于实现一个核心目标:赋予驾驶者更强大的纯粹驾驶乐趣。”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将“油电同智”作为其战略目标。以2024年广州国际车展为例,奔驰就提出了这一战略,并且该战略已经在配备了L2+级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2025款奔驰GLC轿跑SUV上得到了应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