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最近,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的艺术交流展在无锡拉开帷幕。通过运用激光扫描、高清摄影存档以及残损文物虚拟修复等先进的数字手段,这些原本藏于中原的千年艺术珍品得以亮相江南,为游客带来一场跨越古今的沉浸式文化盛宴。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迅猛进步与广泛应用,"诗和远方"这一概念以创新的方式展现在游客面前。在无锡,无论是构建特色场景、提升消费体验,还是优化管理和服务质量,文化旅游业中科技元素的含量持续增加。

当科技赋能成为文旅发展的趋势,旅游资源与科技资源皆高度密集的无锡,大有可为。

佩戴轻量化MR头显,游客就能进入虚拟版的灵山博物馆展厅,遍览馆藏珍品,并在与馆长、“玄奘”的互动中触摸灵山的文化脉络。近日,灵山XR大空间体验项目发布。这项将在地文化与虚拟现实、大空间定位等前沿数字技术巧妙融合的产品,自试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人次过千。“AI与文化相结合,文化从体验中‘走出来’,‘走到’游客眼前,也就更容易‘走到’他们心里。”灵山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而言,了解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更需要借助科技手段降低进入门槛,增加吸引力。

端午节前夕,今夜“梁”宵“行浸式”夜游启动,在全息水幕、AR、3D Mapping等高科技手段加持下,泰伯奔吴、西施泛舟、实业兴邦等无锡故事在游人眼前不断流转,古运河成了一条可感、可玩、可共鸣的时光隧道。“没想到,坐游船就像看实景演出,出乎想象。”游客曾女士说,在这条时光隧道中,无锡将古运河穿城而过的禀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往往以静态的观光体验为主,这使得游客的参与感相对较弱,容易在长时间的单调观赏中产生所谓的“审美疲劳”。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以及各种互动装置的应用,成功地将单向的观赏体验转变为多感官的交互体验,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对于深度参与和个性化体验的需求。 市旅游业协会顾问王洁平指出,与过去简单的“打卡式”旅游相比,现代游客更加倾向于寻求独特且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以无锡为例,这座城市的众多名片,如太湖的秀美风光、大运河的历史底蕴、《二泉映月》的动人旋律、锡剧的独特魅力等,都可以通过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打破时空的界限,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场景体验,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感受。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