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当古老的丝路技艺遇上现代都市的烟火气,开启了一段新的街区故事。6月27日,在四平路上的地铁10号线与18号线交汇的国权路站上盖,一座名为“1810station生活广场”的社区商业新空间,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公益市集首次亮相。这不仅是一次商业预热,更像是一场文化实验,探索在超大城市中如何打造一个既有商业活力又有人文温度的社区“会客厅”。

初夏的午后暑气正盛,但位于杨浦区四平路1810号的广场上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是“1810station生活广场”首次面向公众举办的公益市集。与常见的商业市集不同,这里的“练摊儿”有些特别。

“这个是我们美术馆和甘肃的非遗老师合作的产品,这个儿童材料包里面是敦煌的元素,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绘画,只要29.9元。”在敦煌当代美术馆的摊位前,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来往市民介绍。

本次公益市集特别联动敦煌当代美术馆,首次将甘肃两项国家级非遗技艺——会宁剪纸与庆阳香包刺绣,带入社区视野。这些凝聚着丝路文化生活智慧与审美意趣的作品,平日里多在博物馆或美术馆的展柜中,如今走进社区让更多百姓触手可及。

这些非遗产品价格也十分亲民。一个冰箱贴约28元,一个手工香囊则在70至80元左右。市集主办方介绍,摊位是他们通过小红书等多个平台特地征集筛选的,目的就是为了挑选出最符合主题、最有特色的手艺人。

除了远道而来的丝路文化,市集上还有松江本地的传统布艺。一个专卖艾草香包的摊位上,“事事如意”的柿子挂件、“年年有余”的锦鲤车挂,都由手艺人亲手缝制。摊主介绍,里面的艾草都是陈年的,闻起来特别香,能让人静下心来。

“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今天在这里看到,才发现它们可以这么贴近生活,”家住国顺居民区的王阿姨一边说,一边拿起一个刺绣香包细细端详,“希望以后能多有这样的活动。”

市集也成为Z世代创作者表达个性的平台。原创手作、塔罗占卜、羊毛毡玩偶、复古挂件等摊位云集,年轻摊主们将自己的生活美学与独特创意融入作品之中,为市集增添了一道自由且灵动的风景。

夜幕降临,广场的大屏幕上开始放映《大闹天宫》《九色鹿》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片。经典的旋律响起,不仅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许多大人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现场充满了跨越代际的共鸣与欢笑。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