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踏入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的“智慧中枢”,眼前呈现出一块巨型显示屏。在此,悠久运河的每一细微之处均以数字化形式展现。

2014年6月,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等主要水系,荣获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条壮丽的水道上,杭州独树一帜,成为27座沿线城市中唯一一个拥有三条主要河流交汇的城市。杭州所拥有的遗产河道长度,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大运河遗产河道长度的十分之一,而其遗产要素的占比更是高达八分之一,彰显了杭州在中国大运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在要素资源相对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价值保护要求高、遗产管理难度大等多重困难。”据沈莺介绍,杭州“数智运河”系统于2023年底完成项目验收,已实现与交通、生态环境等7个部门、12类数据的实时共享,达到“一个平台管运河”的目的,“过去完成年度监测报告时需要协同20多个部门开展信息收集工作,现在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减少近一半的工作量。”

杭州市拱墅区文物局工作人员郑雨表示,“数智运河”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文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通过系统实时共享的数据,在现场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和判断,及时上报问题就像发朋友圈一样方便。

“数智运河”不仅为文保工作者带来诸多便利,还为遗产构建了一座数字档案馆。

在“数智运河”系统上,除了拱宸桥外,还可以随时调阅其它遗产点相关监测指标项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图。

“譬如,我们接入浙江省文化遗产监测平台的卫星遥感图斑数据,与自主采集的无人机巡查数据、客户端填报的遗产影响评价报建项目数据叠加对比分析并筛选后,合法合规建设项目引发的图斑不再下发基层核查,实现为基层减负。”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遗产监测部副部长胡朝乔表示,这座数字档案馆为多部门共同参与遗产保护奠定了基础。

据悉,该系统融合了众多尖端技术,推动了遗产保护领域的多维创新。例如,通过集成倾斜摄影测量和大场景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实现了遗产点三维场景与监测数据的深度融合,从而精确构建了本体监测的数字化镜像。

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已成为近年来全球世界遗产领域关注的焦点。在接受采访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杜晓帆教授指出,通过杭州“数智运河”系统的成功应用,我们得以见证数字技术在世界遗产管理中展现出的突破性价值。杜教授强调,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以及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和情感认同,不仅构成了世界遗产保护的初衷,更是未来数字化保护研究和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