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随着舞台上的灯光逐渐黯淡至一片漆黑,李侠在完成最后一封电报的发送后,那“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的深情文字,如同璀璨的星光一般照亮了巨大的幕布。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上,此情此景引发了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这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25年第三届天桥舞蹈演出季首次亮相以来,已经过去了六年。然而,它再度登台时,依旧以其深情的故事和精湛的舞技感动了无数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国原创舞剧的卓越品质和强大生命力。

《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韩真与周莉亚这对备受瞩目的“舞坛双子星”的早期代表作,早已在观众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留下了众多难以忘怀的经典舞段。在这部作品中,十余位身着旗袍、手握蒲扇的女舞者,伴随着《渔光曲》悠扬的旋律,在舞台上曼妙起舞,将老上海的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群身着黑色斗篷的特务在冷雨夜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捕行动。在这部舞剧中,李侠与兰芬从假扮夫妻逐渐发展成为真正的爱人,而几对舞者的双人舞更是同台绽放,令人陶醉。这些精彩片段,时常在舞蹈爱好者的脑海中久久回荡,难以忘怀。

以现在的眼光回望,《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不少场景设计与叙事手法,或许已不再令人感觉新奇。例如舞台上左右分隔为两个时空,灯光明暗变化切换不同的叙事场域;多片多媒体布景片组成的舞美结构,在舞台上灵活地移动,变幻出多种场景;电影般蒙太奇的叙事,在舞台上也能实现“时光倒流”的倒叙手法;还有那充满交响性又带有地域特色、有烘托情绪的功能,竟然也能起到叙事作用的音乐。这些表现方式时常出现在当下的舞台上,但在六年前,当这些元素全部集中在一部舞剧的舞台上时,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视听冲击。

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摒弃了口号式表达,转而用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美学范式呈现信仰内核。观众如同追看一部扣人心弦的谍战大片,屏息凝神地跟随剧情发展,被烈士牺牲时的场景感动得热泪盈眶,舞蹈的肢体语汇和立体的声光电共同完成了向革命前辈的致敬。

作为今年天桥舞蹈演出季的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与另外一部同样具有主旋律色彩的作品形成互文,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记忆深处》经过全新升级再度上演。《记忆深处》独辟蹊径,通过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视角,展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遭遇的重大历史创伤。两部舞剧题材虽不相同,风格也各异,却殊途同归,都通过个体命运触碰宏大历史,让历史在当代剧场中复活。

在过去的数年间,中国舞剧领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叙事革命。舞剧创作者们不仅日益精湛,而且对那些曾经被视为“难以用舞剧形式呈现”的题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成功地打破了舞蹈艺术“擅长抒情而叙事能力不足”的传统印象。无论是细腻抒情的角色故事,还是跌宕起伏的宏大叙事,亦或是自由奔放的浪漫幻想,都在不同编导的巧妙编排下,以舞姿的形式跃然于舞台之上。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原创舞剧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更迅速走出了国门,赢得了国际舞台的认可和赞誉。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