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5块钱的“苏超”门票,让人仿佛置身于世界杯的激情氛围之中。随着赛事的深入,南京、南通、常州、苏州等城市纷纷宣布将比赛场地迁移至奥体中心,这一系列动作预示着一场场动辄数万人同声助威的“世界杯级”观赛盛宴即将拉开帷幕。这样的壮观场面,让外地网友纷纷“眼红”,戏称“十三太保”又开始展示他们的硬件实力,不禁感叹这一波操作真是让人心动不已!

江苏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究竟有多么硬核?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江苏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升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核项目和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24年底,江苏省已建成体育场地总数高达36.37万个,总面积达到惊人的3.8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更是达到了4.46平方米,这一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据数据显示,城市社区的“10分钟健身圈”和农村地区的“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均超过了97%,为全省人民提供了便捷的健身环境。

“江苏13个设区市包括区县都有体育场馆设施,有的叫体育中心,有的叫奥体中心。”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而且有的地方不止一个体育中心,比如苏州,市区就有苏州体育中心和苏州奥体中心。

清晨,南京玄武湖畔的智慧健身步道上,早锻炼的市民通过智能屏幕查看运动数据;傍晚,徐州邳州农村的多功能运动场上,村民们在篮球架下挥汗如雨……这些场景,正是江苏省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江苏推行差异化配置,新建项目100%设置适老化设施,农村地区通过系列提档工程实现健身设施行政村全覆盖。推动传统公共体育服务向信息化、智能化拓展,建成南京“宁体汇”、无锡“跃动锡城”等一批全民健身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线上场馆信息查询、场地预订等服务,群众参与健身更便捷、更多样。

“以前器材坏了没人管,现在扫码就能报修。”在南京栖霞区一处健身站点,通过手机扫码可以看到,器材厂家、使用年限、保修期、管理人员等信息一应俱全,基础信息有16项之多,让市民纷纷竖起大拇指。针对设施维护难题,全省累计投入6.71亿元更新维修器材25.7万件,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管理维护平台,报修处理率达97.8%。

随着《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接连发布,2025年,江苏省体育局坚定地将场地设施建设定位为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核心任务。本年度,全省计划新建和改扩建1000片球类运动场地,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截至目前,省内公园绿地已新增球类场地357片,其中足球场达到36片,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运动选择。省体育局的相关负责人强调,未来将继续推动设施建设从关注“是否有”向追求“质量优”转变,致力于让全民健身运动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提升民众幸福感的坚实底色。

随着“苏超”赛事的烽火连天,越来越多的城市在竞技场上展现出璀璨的光芒,我们所目睹的不仅仅是一场足球联赛的激情四溢,更是江苏省在追求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坚定前行的坚定步伐。江苏的均衡发展并非简单的整齐划一,而是如同十三颗璀璨的星辰,各自绽放光芒,又相互映照,交相辉映。在这片土地上,绿茵场成为了最好的证明:当城市间的良性竞争升华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这种“散装”的状态便成为了最高级别的凝聚与和谐。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