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在北京市平谷区的田野间,众多“科技小院”正逐步重塑传统农业的格局。众多来自不同高等学府的农业学子们带着各自的研究课题深入乡村,于田间地头撰写论文。

位于平谷区金海湖镇茅山后村的佛见喜梨科技小院,汇聚了北京农学院的学生们。他们专注于“佛见喜”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管理,致力于推广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和生态化管理模式。通过这些努力,梨木虱的发生量减少了60%,黑斑病的发病率降低了80%以上,梨果的坐果率更是提高了1倍。此外,农户们的平均收入也显著增加,达到了5000元以上。这一系列成果,不仅展示了科技小院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力量,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在西凡各庄科技小院设立的研究团队,通过与村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举办基层培训活动,为周边农户提供帮助。在深化知识及理论学习的同时,他们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农业与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自2019年平谷区首家科技小院落户以来,目前,平谷构建起覆盖全区17个涉农乡镇的32家科技小院,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科技引擎”。

平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平谷区科技小院的核心在于“跨界融合”。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9所高校院所的技术力量,联合地方政府、合作社、农业企业,平谷形成了“村+企+校”三位一体共建机制。从果品培育、蔬菜种植到新能源开发、乡村振兴综合服务,32家小院精准对接区域需求,覆盖农业全产业链。

如何打破科技与乡村的壁垒,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该负责人表示,平谷区通过“建制度、促规范、提质量、拓领域、优服务”的系统化路径,推动科技小院从“试点探索”迈向“全域提质”。例如,在制度方面,平谷区创新制定北京市首个区级科技小院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共建、转移退出、示范带动等运营管理机制等。

“科技小院”也是一个合作共建平台。据介绍,平谷区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与一个或多个乡镇(街道)的科技小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党派+科技小院+博士农场”的共建平台,针对科技小院建设,开展民主监督、社会服务、智力支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统战资源优势。从传统农业延伸至新能源、文旅融合等领域,建成北京市首个农文旅规划设计小院、综合新能源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让学生走进田间,也让科技“扎”进泥土。平谷区委统战部负责人介绍,每个小院背后都有一支由高校师生、本土技术员和农户组成的团队,形成“带课题下乡、带成果转化”的实践模式。“我们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入,而是扎根乡村的创新共同体。”平谷区委统战部还设立“小院大讲堂”,开展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科技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开展技术培训542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

在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中,平谷科技小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小院累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多个层次奖项和荣誉共23项,为全区农业科技的提升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小院不仅专注于科研创新,还积极投身社会服务,通过举办政策宣讲、科普宣传活动、技术培训以及田间观摩等形式,培育了一批具有“科技”素养的乡土人才。在这些努力下,80%参与小院建设的农户成功掌握了3项以上的新技术,而60余名高校研究生更是将田间实践作为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充分体现了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双重成果。

在未来的发展中,平谷区将着力促进科技小院向“多元化、品牌化、数字化”方向升级,致力于打造“数字小院”的云端服务平台。通过科技力量助力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核心策略,旨在全方位打造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