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最近,上海建工在张园成功举行了城市更新领域的观摩活动。与会者一同目睹了7500吨重的石库门建筑群“华严里”的恢复原位,该工程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组团式石库门建筑群的复位项目,标志着张园地下三层空间的深度开发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本次归位的张园“华严里”建筑群,始建于我国上世纪20至30年代,由三栋风格独特的立贴式砖木结构建筑构成。整个建筑群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4030平方米,其石库门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共计约7500吨。目前,这一建筑群已成为上海体量最大的组团式石库门建筑群的活化利用工程。在完成重新放置于崭新地面基础的工作,并拆除临时加固措施后,将正式开启修缮工程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工作,为这一历史建筑群注入新的活力。

张园的城市更新,以“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为原则,张园115-03、06、10三个地块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团负责打造,其中中区(115-06)内老建筑最多最密集,片区地块割据、主体众多、新旧不一,更新难度极大。

施工方以“逆作法”施工优势保障地下空间开发,在极为有限的场地内,将张园部分建筑采用顶升托换方式进行原位保护,其余房屋利用南区及原址空间以组团式调整实现临时空间的转换,待地面顶板完成后迁至原址,再采用逆作法施工开发中区超5.3万平方米的地下文化、商业等空间,并能 新增百余个停车位,实现老建筑的活化利用。同时,中区还将承担轨交2、12、13号线三线实体换乘地下联通的任务,解决目前南京西路地铁站“站外换乘”的交通难题,完成“站内换乘”的设计目标。

张园中区最难的施工区域,是采用原位顶升托换技术的7栋老建筑。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始建于1928年的“张园大客堂”,上世纪40年代,这里曾是向许多有志青年传递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教育的“树群夜校”。在桩基阶段,施工方通过研发的迷你“小坦克”——自行走低净空钻孔灌注桩桩机、自行走MJS旋喷桩桩机在老建筑内大显身手,通过无线遥控器控制行走、折叠、转向,自由进出门洞,在房屋内打下一排排工程桩。项目团队还为张园定制了一种新型“一柱一桩”节点,使用混凝土桩柱替代传统钢格构柱,通过新型节点设计直接对接在地下结构梁上,平替了传统材料,也保证了同等的施工性能。

针对错综复杂的“纵横交错、曲折蜿蜒”的众多小巷,二建集团的城市更新小组利用BIM模型和点云扫描技术预先构建了立体模型,成功绘制了张园中区的建筑图纸,并详细排查了设备之间的碰撞以及建筑中的隐蔽角落。

章谊总经理在介绍二建集团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的项目时表示:“我们针对室内空间布局特点,巧妙规划了多条曲线形的取土与运输路径。通过运用仿照‘工厂流水线’的轨道式皮带运输系统,实现了渣土和物资的顺畅运输,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低影响、长距离输送以及高效作业。”

为了满足超低净空的施工要求,我们的团队特制了一款小巧的挖土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配备了可折叠的机械臂和集成式底盘设计,集成了履带与轮式的复合驱动技术。这使得它能够在仅宽1.2米的石库门里弄巷道中自如地转向和移动。借助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这款挖土机器人能够精确地识别出黏土与障碍物(例如临时工程桩等),从而实现智能化的清障和路径规划。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