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自去年起,上海的道路上涌现了大量以“DZ”为前缀的公交线路,例如DZ501路、DZ105路等。这些特色定制公交的加入,标志着上海公共交通正逐步从“乘客等待车辆”转变为“车辆迎合乘客”,并从“固定线路”向“灵活定制”模式转变。

为推动本市公交事业的创新发展,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精心组织编制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本市定制公交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该指导意见旨在依托本市先进的“随申行”信息平台,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的“上海市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定制公交需求捕捉、运力精准匹配、信息公告、服务预约、线路评价以及投诉处理等多项功能,旨在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公交出行服务。 经过精心筹备,该平台已于5月8日正式上线运行。市民朋友现在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轻松查询本市所有定制公交线路的详细信息,提交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同时也可以对服务进行评价,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共同促进定制公交服务的优化升级。

于福林介绍,目前该平台整合了全市16个行政区超270条定制公交线路,覆盖通勤、就医、文旅、通学等多个场景,日均客流近2万人次,累计客流近100万人次。平台还征集到超1.4万条市民定制需求,经过分析筛选,已向各公交企业推送超120条匹配度较高的需求信息。下一步,定制公交将进一步挖掘潜在需求,提升上海公交服务与公众出行需求契合度。

近年来,“慢行”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据统计,截至目前上海慢行交通分担率已超过55%。于福林表示,为实现“宜出行、优品质、高效益”的慢行交通系统总目标,上海市交通委编制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慢行交通品质提升的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2024年,上海市在提升慢行交通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共完成了120项慢行交通体验提升项目。其中,整治人行道面积达165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35处人行道梗阻问题。此外,还完成了浙江中路(牛庄路至汉口路)、海口路(广东路至浙江中路)等关键道路的非机动车通行恢复工作,进一步丰富了慢行交通网络。 展望今年,上海市将继续致力于慢行交通的提升工作。计划从完善慢行网络、强化空间融合、提升设施品质、打造精品区域等多个维度入手,全面优化慢行系统。全年计划完成120项“民心工程”项目,旨在提升市民的慢行体验。 同时,上海市将着力优化步行环境,计划完成150万平方米人行道品质提升面积,解决至少16处“行不通走不畅”的人行道梗阻问题。此外,将持续改善非机动车通行条件,计划在中环(杨浦区、普陀区)沿线、申昆路(扬虹路至申贵路)、陆家浜路(局门路至海潮路)等多个路段恢复非机动车通行,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