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对当代年轻演员而言,王昆老师或许只是一个存在于历史记载中的名字,然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王昆老师却是我们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我们心中的伯乐。著名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王昆,以其在歌剧《白毛女》中饰演“喜儿”的出色表现,成为了那个时代艺术舞台上的璀璨明星。她不仅曾任东方歌舞团的团长,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更是无数南北知名歌唱演员的良师益友,她的名字与伯乐的称号紧密相连。王昆老师不仅留下了众多传世佳作,更是在艺术的道路上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为了纪念王昆老师诞辰100周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于6月30日举办了“为人民而歌——纪念王昆老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成方圆以深情的话语回忆了王昆老师的点点滴滴,她的发言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敬意和怀念,也代表了众多同辈歌唱家的共同心声,彰显了王昆老师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在延安时期,王昆被誉为中国民族歌剧艺术的先驱和杰出代表。在一场座谈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院长、研究员田青,以及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兆钧等业界专家纷纷表示,王昆对中国民族声乐、民族歌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王昆与她同代的一批音乐家,以及词曲作家们共同开创了民族声乐的新生态,这种创新精神至今仍对歌唱家们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正如金兆钧所言:“她和她同代的音乐家们,共同开创了民族声乐的新天地,对后世的歌唱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王昆和东方歌舞团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不仅带领歌舞团探索中国民族民间歌舞艺术,还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许多在当今舞台上独当一面的歌唱家,当年都由王昆发掘培养。歌唱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委会成员成方圆回忆,在被王昆调入东方歌舞团之前,她是原中央乐团的演奏员,“那时我刚刚20岁,很喜欢唱歌,王昆老师听说就问我愿不愿到东方来,我没经过任何思考就说愿意,没想到开启了真正的艺术生涯。”

成方圆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方歌舞团起到了向国内观众介绍外国音乐和舞蹈的重要作用。来到东方歌舞团,王昆让她学习吉他,学唱流行歌曲。在流行歌曲还被认为是“靡靡之音”的时候,王昆就顶住压力让她学习,缔造了她的艺术人生。

歌唱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委会副主任郭蓉也深感王昆对她的知遇之恩。1984年底东方歌舞团前往成都演出,王昆发掘了年轻的郭蓉,看中她既有小提琴演奏的扎实功底,又有一把好嗓子。郭蓉被带到了当时歌舞团演出的剧场,王昆让她和电声乐队排练,“今天晚上是我们在成都的最后一场演出,你就唱《我爱你,塞北的雪》。”当晚,王昆让歌唱家远征带着郭蓉上台,跟观众说,“今天我们团长在成都招了一个你们的小老乡,她来给大家唱一支歌。你们是她进入东方的第一批观众,也是她家乡的后盾,以后她会回来再给大家汇报。”

自那时起,郭蓉踏进了国家级的艺术殿堂,跟成方圆、远征等住进了一个大院,“王昆老师教导我,想做一个好的歌唱演员,必须学好文化,学好专业,还有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在王昆的鼓励和要求下,歌唱演员们要了解西方流行音乐,还要学习英文。登台时,他们会互相伴唱,“当时这些哥哥姐姐们已经都是‘腕儿’了,我就是刚来的小丫头,但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明星,只要需要,就在侧台伴唱。”郭蓉说,这正是王昆定下的规矩,团里的所有演员都是平等的,相互帮忙,相互扶持,只有被观众肯定才是好的演员。

北京歌剧舞剧院的著名声乐演员王二妮,因飞机晚点未能如期抵达现场,特别通过视频与观众分享了她的故事。在视频中,她深情地讲述了与著名艺术家王昆的深厚情谊。王二妮因演唱陕北民歌而得到王昆的赏识,随后有幸成为王昆的弟子。在拜师时,王昆赠送给她一条红头绳,寓意深刻:“王老师希望我永远保持乡土的纯朴气息,并期待我未来能有机会在舞台上演绎《白毛女》。” 回忆起2010年,已届八十高龄的王昆开始复排经典剧目《白毛女》,王二妮得以实现夙愿。那段时间,王昆老师尽管年事已高,却依然坚持亲自指导排练,甚至坐着轮椅从早到晚陪伴在排练现场,从不间断休息,直至《白毛女》成功上演。王二妮从王昆老师身上不仅学到了歌唱和表演的技艺,更深刻领悟了老一辈艺术家对舞台的敬畏与热爱。 王二妮常常怀念王昆老师的话语:“你在台上要诚诚恳恳地唱歌,认真对待每一位观众,因为观众是你最好的老师。”这些教诲成为了她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激励着她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