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在绍兴滨海新区的丁港遗址,考古工作者惊喜地发现了一处距今约2400年的战国早期木构水工设施。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古越民族在应对钱塘江潮汐方面的非凡智慧,更是对古代水工技术的深刻认识。而在绍兴稽中遗址,经过挖掘,数米厚的土层之下,2500年前的越国都城建筑基址得以清晰地重见天日,为世人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同时也为史书中关于越国都城的记载提供了确凿的实物证据。

一系列考古发现揭示了古越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历史不仅是智慧的传承者,更是知识的瑰宝,堪称最深刻的老师与最丰富的教科书。自今年起,我市积极整合资源,全面实施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创新、交流与传播的多项策略,致力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献研究的深入发展。我们以高标准的努力推进古越文明的溯源研究,旨在让散落在广袤土地上的文化遗产焕发生机,让这些瑰宝遗珍的历史光辉与璀璨光芒得以重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们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历史价值。

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持续上演。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展考古调查勘探项目271个,完成调查项目262个,取得了诸如稽中遗址、和畅坊遗址、丁港遗址、府山古墓群、九里古墓群等诸多考古新发现和新成果,有效保护了绍兴地下文物。尤其是在和畅坊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遗存,把绍兴古城地域内古人类居住史推进到6000年前。

在稽中遗址——这个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主动发掘项目的越文化核心区,考古人员清理出战国、西汉、东汉、唐、宋等多个朝代连续叠压的文化层,发现越国官署建筑基址、汉代“山阴丞印”泥封等关键遗存。不同时期的建筑基址直观展示了绍兴古城2500多年不间断变迁发展的历史。

文献典籍的保护研究同样成果丰硕。在绍兴图书馆古籍查阅室,工作人员正在对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整理。“当前古籍数字资源建设项目正稳步推进,今年计划完成馆藏善本11560个筒子叶的数字化整理加工。”该工作人员说。绍兴图书馆还注重地方文化的研究保护,目前已影印出版《越绝书》《吴越春秋》等12种古籍地方文献。在书目、图录方面,先后整理出版《绍兴图书馆馆藏古籍地方文献书目提要》等4种;还与馆外多个学术机构联合出版《抱经堂丛书》《绍兴家谱总目提要》等。

眼下,文明探源的成果正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遗址考古是印证区域历史的真实与具象……从生活工具到建筑构件,经过考古解码,宛如一幅鲜活的画卷,无不再现着越地古人生产劳碌、寸心寸进的生活轨迹。”今年年初绍兴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绍兴——绍兴近年考古发掘成果展”中的导语,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该展览展出的从大湖头遗址、亭山遗址群、稽中遗址、塔山遗址等出土的文物,向观众展现了一段段鲜活的岁月。“这些瓦片上的文字好有意思,看着它们仿佛穿越时空和古人在对话。”游客林女士感叹道。这种“地下保护+地上展示”的模式,让文物发掘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文脉传承,古今交融。我市正不断推进国有综合博物馆的软硬件改造提升工程、专题博物馆的建设与升级工程、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征集工程、展览精品化工程以及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程等五大关键工程,旨在全面提升博物馆的整体水平。同时,积极开展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帮扶、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激活、绍兴古城活态展示示范区建设、博物馆景区化水平提升等四大重要行动,构建一个以综合性博物馆为引领,专题博物馆为支撑,非国有博物馆和乡村博物馆为特色的多元化博物馆体系。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绍兴正致力于将“博物馆之城”打造成为文物资源活化的典范。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精心策划并举办了各类精品展览、“博物馆里过大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特别是“智绘绍博”绍兴市文物AI创作大赛和浙东运河博物馆的“夜航运河·醉酒长歌”运河奇妙夜等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使深厚的历史文化以更加生动轻盈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让历史的长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