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今年,MISA音乐节以“写给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在活动中,乐团成员们充满激情地表示:“阿卡贝拉,这一最环保的音乐形式,无疑是对这一主题的最佳诠释!它无需任何乐器,仅凭六位成员的嗓音,便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音乐世界。这种纯粹的音乐表达,或许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绿色音乐’的真谛。”

当晚的演出中,压轴大戏《哥德堡变奏曲》选段,经过男高音歌唱家米夏埃尔·艾曼的巧妙改编,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艾曼先生从这部古典音乐经典中精心挑选了七个独具特色的变奏片段,其中第七变奏融入了爵士乐的切分节奏,第一变奏则展现了电子音乐的脉冲感,而第十八变奏则呈现出一种深邃的暗黑吟诵风格。这些改编不仅保留了原作的精髓,更像是将现代元素巧妙地植入到了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之中,令人赞叹不已。

艾曼说:“我们两个人唱钢琴左手弹奏的音符,两个人唱钢琴右手弹奏的音符,剩下两个人,再在这一基础上增添更丰富的细节。我们在改编时,尽量保持对原作的忠诚。”这些原本没有歌词的器乐作品,经过改编和人声的重新演绎,获得全新的生命力。

这种忠诚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基于理解的创新。在演绎《a小调协奏曲》的快板乐章时,托马斯·皮翁特克的“人声打击乐”以极高频率制造出节奏风暴,而四位男声的叠置则构建出虚拟管弦乐的声响空间。当厄尔·哈根《哈莱姆夜曲》的萨克斯声部被替换为喉音哼鸣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声的物理极限不过是想象力的起跑线。

乐团中的六个人,个个身怀绝技,男中音康拉德会唱呼麦。“起初是在一个涵盖各种演唱风格的工作坊接触到这种唱法,当时被深深吸引,但完全不知道发声的窍门。后来因为嗓子不适,在清嗓子的过程中,竟意外找到了入门的方法。”不过,康拉德也坦言,这种唱法很有挑战性,对声带的要求很高,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嗓子。

斯利克斯人声乐团上一次踏上中国土地进行演出,已是15年前的事了。此次重返,他们不禁为上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惊叹。“尽管我们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我们还是尽可能地感受了这座城市的脉搏。上海真是美得令人叹为观止,充满了无限的活力,街道上的人们都穿着时尚,充满个性!”为了更好地回馈中国观众,乐团还特意准备了一首经典之作——《茉莉花》。“我们尝试用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来演绎这首歌曲,将其巧妙地融入自然的声音景观之中,希望能够带给观众们别样的听觉享受。”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