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6月21日举办的“生态观察员”活动标志着江南行纪系列的起始篇章。在此活动中,参与者无需承担任何费用,而且晚餐将由主办方负责提供。江南行纪系列的其他活动也将延续这一原则,均将免费进行。

这场免费的亲子科普活动的奥秘,实则根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制度创新之中。该活动不仅限于传统的单向科普教育,更注重收集参与者的反馈,这些反馈将被整理成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这案例充分展示了示范区在多元参与社会共建方面的坚定实践。“我们始终秉持开放态度进行规划,通过举办多种公众活动,推广规划设计理念,广泛收集各方改进建议,汇聚各领域创意智慧,从而为规划设计注入新的思维和方法。”刘伟如此阐述。

开门做规划,已经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优良传统。比如,前几年,在示范区总规编制过程中,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同组建了由省(市)自然资源部门牵头,苏州、嘉兴以及示范区两区一县组成的“三级八方”工作专班,同时,成立了由中规院牵头、沪苏浙4家规划院参加的规划核心技术团队。

制度创新的维度不止一面。魏闽和陈琳都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师”团队代表。所谓“三师”,即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师,他们所带领的专业团队在不同领域各有所长。规划师擅长布局安排,建筑师专注开发建设,景观师注重对生态价值的功能识别。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乡村规划处副处长刘瑶介绍,以前各方力量协同性不够,为了同一个目标,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从不同维度想办法,但各有技术路径和落地体系,成果叠加之后,共同点和结合点反而很少,这给方案的落地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刘瑶指出,“三师”实际上指的是“多师”,它着重于多个专业领域的团队进行集成创新,涉及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她进一步说明,通过“三师联创”模式,可以将创意汇聚于同一平台,共同绘制出一幅全面蓝图,以此实现多方面的目标。

在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们精心组建了一支由“三师”组成的专项专业团队,他们以陪伴式的服务模式,全方位地为规划、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这支团队致力于为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开发主体、技术专家以及社会公众搭建起一个高效、畅通的沟通协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努力寻求平衡各方利益的途径,并最终形成了一系列面向实际落地、具有前瞻性的综合解决方案。这不仅提升了示范区的建设质量,也为相关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树立了典范。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