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或许正是小龙虾那独特的社交魅力,一旦我们戴上一次性手套,开始着手剥虾,手机便被抛诸脑后,我们的注意力完全被美食和餐桌边的亲朋好友所吸引。因此,尽管因“苏超”的流行,它在夜市中增添了一层耀眼的光环,但实际上,多年来,小龙虾始终稳居长三角美食圈的主角之位。

在炎炎夏日里的合肥街头,不仅每年都会如期举行盛大的24届龙虾节,而且遍布全城的餐馆中,有超过1000家专门经营小龙虾。其中,历史悠久的宁国路龙虾一条街尤为著名,这里从最初的大排档起步,已有30年历史的阿胖龙虾店,每晚都人潮如织。在这家店铺里,食客们对先炸后卤的传统口味小龙虾情有独钟,它们成为了餐桌上最受欢迎的美食。同样,从大排档起家的老谢龙虾店,经过30多年的经营,如今老谢已将生意传承给了儿子。正是这些街头巷尾的经营者们辛勤耕耘,使得“合肥龙虾”这一美食IP充满了浓厚的烟火气息。

合肥的夜因为小龙虾而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平衡好都市烟火气与夜市带来的油烟噪声、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监管难题?20多年前,合肥改造市府广场时,一众生意红火的小龙虾排档不得不另觅落脚处。对此,合肥将宁国路打造为龙虾一条街,在规划街区时,和邻近小区适度分离,并邀请大排档老板们入驻室内,阿胖龙虾、老谢龙虾等陆续搬入了宁国路,在市政环境得到治理的同时,也让小龙虾商户们得以继续做生意,城市的烟火气被延续下来。

餐厅老板们发现,小龙虾进入餐厅后,不但没有失去魅力,反而因为避免了油烟噪声扰民、外摆影响交通等问题,生意做得更顺了。因为小龙虾的人气居高不下,合肥的小龙虾餐厅也越来越多。不少餐馆都以小龙虾为招牌,同时推出徽菜、川菜等其他菜品,既丰富了食客的用餐体验,也提升了顾客的回头率。

如今,合肥打造了宁国路、罍街等七大美食街区。以罍街一家小龙虾店为例,三层楼的店铺中,一边保留了半开放区域,让食客感受到路边摊的气氛,对着小龙虾档口、在半开放的空间里吃小龙虾,无疑是对美食街区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今年合肥龙虾节选址在骆岗公园,场地开阔、交通便利,在远离居民区的同时,又让市民游客能方便地抵达。

反观蚌埠,在2008年蚂虾街正式关闭、道路改造后,不少当地的小龙虾经营户离开了蚌埠,去合肥、南京等其他城市开店,有的经营户将小龙虾店做成了“新城市”的人气馆子,但“蚌埠龙虾”的名气很快被“盱眙龙虾”“合肥龙虾”淹没。

“十几年前,在城市整治道路的过程中,噪声油烟没了,道路通畅了,但烟火气也淡了,蚌埠龙虾那么热闹的美食街,人气就慢慢流失掉了。”一位蚌埠文旅人士由衷地感叹,“眼看人家把握了市场的需求,做得这么好!我们也想重新找回这份失落的梦,也梦想成为美食之都啊!毕竟蚌埠还是有过‘开山之作’的。”

然而,这位文旅专家指出,一座城市能否赢得广泛认可,小龙虾等美食不过扮演着“助攻”和“引流”的角色。真正检验一个城市IP建设成效的时刻,是在通过龙虾节、网红小龙虾餐馆等手段吸引游客之后。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小龙虾之城相比,蚌埠在景区配套、文创产业、街区氛围等方面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蚌埠已经开始认识到,要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就必须将城市的文旅资源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给公众。

江苏省内多个城市正积极尝试将“小龙虾+文旅”这一创新模式进行更深入的融合。在“苏超”期间,小龙虾的消费场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如何进一步激发夜市的活力,让小龙虾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接地气美食成为夜间消费的新引擎,这为各地城市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正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以促进这一美食文化的发展,同时提升城市夜经济的繁荣程度。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