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我们这一代人亲历了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历史性跨越,亲眼目睹了无数民营企业从街头的小作坊成长为全球装备领域的重要供应商。《淬火年代》这部作品改编自阿耐的小说《艰难的制造》,其灵感源于中国民营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当我们回首创作的历程,最让我们感动的并非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故事背后真实存在的原型——那些在工厂一线默默耕耘、奉献了几十年的普通劳动者们。他们的故事,正是中国民营制造业崛起的缩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记忆。

在剧本创作的起步阶段,我们深入走访了宁波的十余家民营制造企业。其中,有企业从上世纪60年代生产塑料凉鞋起步,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同时,也有企业回忆起90年代那段只能依赖进口设备的艰难岁月,“当时连挪动一下设备都要向外方打报告,否则就会被锁定,那种屈辱感,至今仍历历在目。”如今,这家企业的机床产品已能够自主出口海外,并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这一蜕变背后,不仅见证了一家企业的命运跃迁,更彰显了一代制造者用汗水、技术与执着,一点一滴积累出的国家底气。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产业史,正是我想要讲述的故事。

《淬火年代》的故事发生于1998年到2008年之间。短短1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亟须突破机制障碍与技术鸿沟。整个社会都在发生剧变,推动无数普通人走向命运的风口浪尖。

主人公柳钧就是这样一位被时代推着走的人。作为90年代留学归来的工程师,面对父辈留下的老厂,他一边解决现实难题,一边坚持做“技术填空”,决心在困境中走出一条中国制造的自主之路。柳钧是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画像:不靠炒概念、不走捷径,而是一步步摸索、试验、失败,再重来。技术不是谋生工具,而是一种信念。因为他坚信,“这个空白我们不填,别人就会来填。”

围绕柳钧,我们用不同角色折射一个时代的横截面。银行信贷员崔冰冰,在民营企业的困境中一次次伸出援手,用专业与理性为制造者提供了制度的“缓冲带”。钱宏明是柳钧成长道路上的伙伴,从出口贸易到房地产投机,最终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全盘崩溃。他们是那个时代真实而又复杂的人,他们的选择汇聚成了“中国制造”转型的背景声。

“时代感”的表达是我的追求。剧中,从旧厂斑驳的墙皮到新厂智能的车间,从焊工身上的汗渍到会议桌上的技术图纸,都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产业现场。服化道具变化的背后,是一个时代对个体命运的牵引力。在1998年至2008年这个时期,国家政策、市场逻辑、技术体系都在演变,是决定剧情走向的力量。比如技术泄露之后的法律维权空白、银行贷款的高门槛、专利制度的不健全,这些看似戏剧化的内容,其实都是现实中真实发生过的,也映衬了时代高速发展下,制度与现实之间的摩擦与错位。正是这些不确定性,让人物的选择变得更具分量,也让“时代感”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剧情的内核之中。

比起制造业的呈现,我们更想呈现制造者的精神。这些人的价值不在于最终是否成功,而在于在没有路的地方依然选择前行。这些今天依然坚守在一线的工程师,用焊枪、图纸和心血,打磨出了中国制造的今天。

《淬火年代》不仅仅是一部工业题材的电视剧,更是一部深刻揭示信仰力量的作品。在观众眼中,制造活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业行为,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我们希望通过《淬火年代》这部作品,向广大年轻人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工业,不仅仅代表着“车间”和“蓝领”的劳动场景,它还代表着汗水、理想,更是一个时代发展的鲜明印记。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无数代人对制造业的坚守与热爱。或许你正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数据,或许你正身处车间,焊接着一个个零件,又或许你正埋头于实验室,进行着科学研究。只要你的心中依然坚信“自己造”的价值,那么你就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制造者。 《淬火年代》这部作品,旨在唤起人们对制造业的尊重和热爱,让更多人认识到,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我们用心去创造,用汗水去浇灌,就能为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为制造业默默奉献的劳动者,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淬火年代》。

金属须经高温烘烤与急速冷却的锤打,方能塑造成器物。制造业的变革与此同理,文艺作品的精雕细琢亦然。我们期望在《淬火年代》这部作品中,观众即便穿越时光的尘埃,仍能深刻体会到中国制造业在时代洪流中风雨磨砺所凝聚的温度与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