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日,上海市轨道交通22号线(原称崇明线)的铺轨工程正式在位于越江大盾构浦东转换井的中铁一局铺轨基地拉开序幕。这标志着该线路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目前,率先启动轨道铺设的是越江隧道南港区段,该段工程不仅连接了浦东新区与长兴岛,还将为两地之间的交通往来提供便捷通道。值得一提的是,从长兴岛延伸至崇明岛的北港区间,其轨道铺设工作也计划于9月份正式开始,届时将进一步缩短崇明岛与上海市区的时空距离。

轨道交通22号线以其起点位于浦东新区金吉路站而备受瞩目,该线路沿着蜿蜒的轨迹穿越壮丽的长江,最终抵达崇明岛的裕安站,全程延伸42.3公里,成为崇明区历史上首条开通的轨道交通线路。该线路的正线铺轨总长度达到了惊人的83.9公里,其中,南港越江段铺轨长度达到了约15.5公里,而北港越江段的铺轨长度则约为18公里。这两个越江段不仅是全线中最长的铺轨区间,也因其跨越水域的挑战性而显得尤为关键。随着轨道工程的正式开工,22号线的建设迈入了崭新的阶段,标志着这条连接浦东与崇明的重要交通动脉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上海市首条穿越长江的轨道交通线路,22号线具有运距长、施工工艺复杂、安全风险高等工程挑战,针对工程特点,上海地铁与各相关参建单位攻克多项技术难点及风险点,于2025年3月取得了穿越长江隧道全部贯通的重大工程进展,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高质量实现22号线开通,在隧道贯通后,建设集团会同各参建单位精心组织,高效有序的开始隧道附属结构工程施工,为后续轨道铺设奠定了基础。

22号线的越江隧道南港区间长度超过7公里,北港区间长度超过9公里,超长距离给轨道铺设作业带来诸多困难及挑战,因此,22号线的辅轨作业将采取“有轨法”和“无轨法”两种作业方案。针对越江长大区间特别的工况要求,施工工艺将采用“有轨法”施工技术,使用“轮轨式”低噪音新能源设备,具有运输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无尾气排放等特点。针对市区短区间隧道则采用“无轨法”施工技术,使用“轮胎式”可变形新能源设备,具有运输灵活性大、辅助工作少、清洁高效等特点,可以说是隧道铺轨作业中的“变形金刚”。通过成套新能源铺轨设备的相辅相成和优势叠加,在保证铺轨工效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污染,实现环境友好 。

22号线轨道工程在方案设计与施工工艺上,采纳了多项先进提升措施。首先,在道床施工中,我们采用了高铁预制轨道板以及高精度测控技术,这不仅极大提升了轨道的平顺性,而且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显著增强了平稳度,从而有效提升了乘客的乘车舒适度。针对长距离区间的运营需求,我们创新性地使用了高分子轻质材料的水沟模板和可调节高低的综合支架进行施工。这一做法不仅确保了模板的整洁,减少了清洗工序,改善了施工环境,同时也确保了道床排水沟的坡度和表面平整性达到设计要求,保证了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的畅通无阻。此举不仅提升了轨道设施的使用寿命,还实现了在一定周期内对运营设施设备的免维护目标,进而显著提升了线路的运营服务质量。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