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来华旅游市场异常繁荣,这不仅向全球呈现了一个立体多样、生机勃勃的中国形象,还为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有专家指出,我们必须紧跟游客群体逐渐呈现的散客化和年轻化趋势,构建一个能够持续吸引游客的“强吸引中心”。

优化旅游路线与丰富旅游场景至关重要。周占峰提出,应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精心打造多样化的入境游产品,实现地域文化特色与境外游客兴趣的精准匹配。他指出:“外国游客往往对夜市、集市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情有独钟,这些地方不仅让他们能够更近距离地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而且能够延长他们的停留时间。”

同时,各地可借助免签政策,整合周边城市文旅资源,打造集旅游、购物、文化、体育、健康于一体的综合场景,鼓励游客深度体验本土生活方式。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解决“出行烦恼”也至关重要。广东省团校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学院讲师倪斯铌建议,应进一步推广多语种互联网平台,实现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景点等服务端口一键链接,让外国游客“一部手机游中国”;持续优化移动支付、外语翻译、数字导览等服务,让旅程更顺畅、更舒心。

在消费领域,当前退税商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部分城市外卡支付受理覆盖率也相对较低。专家建议,进一步放宽退税商店备案条件;同时,将更多高科技产品、特色食品、民族工艺品等纳入离境退税和“即买即退”名单,新开发并认证一批“中国礼物”。

面对当前研学旅游的入境热潮,业界专家指出,有必要加强培养一批既深入了解客源市场文化背景,又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应进一步拓宽学校、企业与旅行社之间的合作渠道,积极引入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接待研学团队,以此不断拓展和丰富产品供给的层次。通过这些举措,持续打造入境游的“新磁场”,进一步提升我国研学旅游的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